【金融曝光台】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黑猫投诉】
互联网巨头争相撕掉“金融”标签 牌照照拿、业务照做
21世纪经济报道 谢水旺 上海报道
短短几年时间,互联网巨头的口号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颠覆传统金融”,到如今的“不做金融,只做科技”。
近期,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乐信等互金巨头开始宣称“去金融化”,声称不做金融,定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服务。
早在2017年初,蚂蚁金服便有过类似的表态。今年4月,京东金融CEO陈生强、乐信CEO肖文杰也先后这样高调宣称。
事实上,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乐信等企业不但持有多张金融牌照,而且金融业务也在增长,目前来看并无退出的迹象。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与金融强监管态势密不可分;也有人认为,这是品牌宣传策略,且互金巨头确实在加大科技投入。
另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在科技方面也不断发力,除了联姻BATJ等互联网巨头,自身亦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比如,4月18日,由国有大行设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
互金巨头改口“不做金融”
金融牌照照样持有,金融业务照样在做,互金巨头却改口称“不做金融”,是何逻辑?
早在2017年初,蚂蚁金服宣布将定位于Techfin,而非Fintech,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
今年博鳌论坛期间,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把全部的金融资产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京东金融扮演的角色是为金融机构服务,即全部业务转为ToB,做科技型产品服务。
无独有偶,4月18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乐信CEO肖文杰亦宣称,乐信不做金融,不参与金融业务竞争。
不过,针对上述种种改口,业内颇不以为然,亦不惊讶。
在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任何金融业务都要“穿透式”监管。“拿了牌照,也在做金融业务,不是在做金融么?”一家互金巨头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言,行胜于言,“不做金融”不过是托词而已。
华东某城商行网络金融部高管称:“金融强监管是大趋势,非持牌机构和监管套利机构未来很难生存,做金融业务的限制将越来越多。发挥科技公司的优势,利用流量和技术赚金融的钱,可能是金融科技公司的选择方向。”
就在陈生强话音刚落不久,4月1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披露,京东拟以5.37亿元参与安联财险中国增资,增资后持有33.33%股份,将成第二大股东。
4月18日,京东金融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未来京东金融将不再持有金融资产,我们会把金融的业务逐步向金融机构转移,成熟一块就输出一块。金融机构可以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在此基础上,我们帮助金融机构做相关运营。但是,我们不再持有金融资产,不代表我们不会有金融创新产品出来。做创新产品就得保证产品合法依规,所以依然需要获取相关牌照。”
近期,中央金融监管层面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强调持牌经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方案也在酝酿中。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撰文指出,非金融企业主导的金控公司,包括互联网巨头涉足金融领域形成的金控集团。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互金巨头)肯定想做金融业务,但当前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方案一方面就是监管他们,需要结合起来思考。”
BATJ联姻四大行有何成果?
2017年上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纷纷联姻商业银行。其中,BATJ联姻国有四大行,进行战略合作。
“商业银行看中互联网巨头的流量、场景和技术优势,而互联网巨头则看中银行的资金和风控优势,各取所需。”上述华东某城商行网络金融部高管分析称,大型银行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在合作互补性上并不特别充分,可能实质性的合作有限。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有何实际落地成果?
去年12月,腾讯、中行签约后首个项目落地,微信香港钱包与中国银行(香港)正式实现账户捆绑合作,即微信香港钱包支持绑定中银香港银行账户。
今年2月,百度和农行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落成,共同打造的“农行金融大脑”一期正式投产,实现在智能掌银等产品的白名单验证;此外,双方还合作开发了AB贷产品。
京东金融相关人士透露,京东和工行合作不到半年,落地了“工银小白”数字银行和“智慧贵金属店”两大产品。
而蚂蚁金服则未披露合作进展。
“不能说形式大于实质。战略合作,对外宣传声势很大,大家都认为前景广阔。虽说进展比想象中慢,但每一项合作业务落地,都得经过双方漫长协商的过程。”一家互金巨头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责任编辑:谢海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