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恶搞之殇艳若桃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3:22 中华工商时报

  前些年,“炒作大王”邓建国的几手招数还算领风气之先,而今却也跟别家分抢起了奶酪:在其一手策划下,“重拍电影版红楼梦”的消息开始不亦乐乎地在媒体攻城略地,并将在全国四个赛区展开选秀。尽管演员阵容八字还没一撇,选秀启动仪式已是热闹如戏:男主角当然非邓建国莫属,女主角更火爆,有“三天不闹、上房揭瓦”的芙蓉姐姐,有“潜规则女郎”张钰。配角则多少有些令人看不明白,是某位宣称“吃我的药,两周治好姚明”的骨科医院院长。而邓建国整容、芙蓉与张钰不和、众人对《红楼梦》千奇百怪的理解等新闻一出,炒作大王想必已在掩嘴偷笑。

  仔细寻思,邓建国还真是一块老姜:那些笑话他跟风“红楼梦中人”的家伙其实看走了眼,《红楼梦》也好,选秀也罢,都只不过是老邓借的壳,要害则是他高高祭起了“恶搞经济”的大旗。黄健翔也好,胡戈也罢,虽说走在了老邓前面,可哪一个能将恶搞如此铺陈,生生演出了一场“红肿之处,艳若桃李”的活剧?

  暂且按下老邓这头不表,把话慢慢由远说近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除去种种皆人尽知的因素,笔者以为还有一个重要而共通的原因,那便是其包容性:一堆薄脆发黄的故纸,若不是包容了世事、环境沧海桑田之下,人的命运际遇、感情性情的历久弥新,又怎会在无数人心里永垂不朽呢?仅以“三国”为例,农业社会时代,即便如引车卖浆之流、农夫村妇之辈,一天劳作之后倚在柴堆旁,人人都能说上三两段其中的故事,故有“柴堆三国”之称。后现代的今天,高级白领在格子间拼杀累了,躲进书斋写就“水煮三国”(实质是“职场三国”),机锋百出,一样令同类们津津乐道、心有戚戚。红楼亦然,诞生于江南水乡的

越剧,只因契合了其中千回百转、迷离凄婉的情韵,一样能把北国男儿曹雪芹的满纸辛酸泪唱到街知巷闻,美不胜收。“讲的是世情,想到的却是人性”,这便是它们具有惊人包容性的本因。今天身处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社会的我们,当然也乐见它们被反复重新阐述———那些从未被开掘的生命力一经妙手点化,即可呈现出全新七彩面貌,如咀嚼一枚回味无穷的橄榄。

  话说到这里,道理很明白:优秀的经典重述是借壳,恶搞也是借壳。前者是如石怀玉,如蚌含珠,透过表面让我们看到亘古不变的人文主义关怀。后者呢?为的不外是集聚人气,或争夺眼球,或表达某一商业诉求。难道它真的缺乏自知之明,是在“丑人多作怪”吗?非也,它所追逐的恰恰是自身“

行为艺术”与经典的高度落差,犹如无限放大一袭华美袍子上的虱子,用演员、班底、行为方式的苍白滑稽来支起哈哈镜,自曝其短,获得新闻。当然邓建国早就说过,当今社会,“除了犯罪分子之外,我们都是好人”。只要你愿意,你当然可以砸钱、捧人、造势……一路做下去。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李咏在“非常6+1”中带领观众做的“砸金蛋”游戏:那个有着耀眼包装的“大金蛋”在这里是什么,不言而喻,而用遥控器投票的观众如我等,是不是早晚要扮演起这个“砸金蛋”的角色呢?(16H4)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