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股改改出股市三大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02:35 中华工商时报

  水皮杂谈

  陕西有“八大怪”的说法,“锅盔赛锅盖,帕帕头上戴,面条像腰带,辣子一道菜,姑娘不对外,唱戏吼起来,房子一边盖,不做蹲起来”。“八大怪”很形象的概括了关中的风土人情,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的想忘都忘不了。

  中国股市自从股改试点推开以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期市场出现的“三大怪”同样也是想不让人回味都不行。

  “三大怪”之一是“承诺头上戴”。

  9月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与征求意见稿相比,修改的地方有151处,涉及45条。其中,最扎眼的修改就是对非流通股股东承诺问题,首次给予了明确规定。

  《管理办法》规定“非流通股股东在改革方案中做出的承诺,应当与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实施监管的技术条件相适应,或者由承诺方提供履行承诺的担保措施。非流通股股东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忠实履行承诺的说明”。

  同时,《管理办法》还规定,“非流通股股东未完全履行承诺之前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股份,但是受让人同意并有能力代其履行承诺的除外”。

  从字面看,《管理办法》不但对承诺采取相对细致的限制措施,而且还对逃避义务作出了预防,同时还对中介保荐机构提出了监理要求。

  最难得的是,证监会对于非流通股股东违反承诺义务以及保荐机构未能履行有关督导的法律责任也作了明确。规定对违约者,“证券交易所对其进行公开谴责;中国证监会责令其改正并采取相关行政监管措施;给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非流通股股东为什么要做承诺?目的就是为了稳定股价。因此,在投资者看来,管理层约束大股东的承诺无非是一种道德建议,和幼儿园阿姨教育小朋友“说话要算数”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小朋友说“大话”怎么办?

  广州控股承诺用10个亿托市,承诺的底价是4.35元,但是这个承诺价在广州控股复牌的第一天就被砸了个底掉,G广控大股东承诺的10亿护盘资金第一天就被干进去6.5个亿,收盘却收在了4.26元。事后的交易更加黑色幽默,在G广控大股东停止增持的两天里,G广控的股价最高还摸到了4.36元,而第三天G广控恢复增持,股价却被砸到4.11元的低点。G广控的大股东不折不扣的执行了自己的承诺,以4.35元的进价增持2.3亿股,占总股本的11.19%,至今价格也没有翻过4.20元。

  同样是承诺,上海人就比广东人精明。宝钢股份的增持价是4.53元,承诺投入的资金一共是40个亿。但宝钢集团并没有死守4.53元,在象征性的投入3个亿的资金之后,宝钢集团就主动战略撤退,任股价跌破4.53元。面对市场的指责,宝钢集团强词夺理的提出,当初的承诺只是表示在4.53元之下增持,并不意味着死守。

  宝钢集团的解释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在4.53元之下的增持意味着G宝钢跌破4.53元之后的增持都不违反承诺,但是这和没有承诺又有什么区别呢?早知如此,G宝钢又何必提什么4.53元,要么是自欺欺人,要么就是多此一举。稳定股价的方向究竟是向上还是向下?G宝钢给市场甩了包袱,但是却落下了一个“无赖”公司的名声。

  承诺被当作股改支付的对价之一,现在看来已经变成了大股东戴在头上的高帽,是用来晃人的,不是用来做事的。

  “三大怪”之二是“垃圾是盘菜”。

  股改试点之初,水皮曾经说过,这个市场中其实有三分之一的垃圾股公司是根本不具备股改条件的。要钱没钱,要股没股(股份早就被抵押),结果只有一个,退市。

  垃圾股公司退市该不该?当然应该。优生劣汰本来就是资本市场的特性,没有这种特性,怎么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呢?股改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吗?

  但是由五部委联合发布的股改指引却明确提出“对于绩差公司,鼓励以注入优质资产,承担债务等作为对价解决

股权分置问题”。

  于是,有人惊呼资产重组迎来了历史上代价最低的机会,市场内外增量资金蠢蠢欲动,垃圾股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一轮以资产重组名义展开的垃圾股行情喷薄而出。

  于是,ST丰华一口气拉出了蔚为壮观的25个涨停板,氯碱化工和轮胎橡胶一口气涨出了170%的幅度。上海本地股、深圳本地股鸡犬升天。

  重组能不能成为对价,这不是一个问题,形成问题的是重组是一种概念,还是一种行为,是财务重组还是产业调整?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历史告诉我们,资本市场上为保壳而进行的重组从来都是概念的炒作,鲜有成功者。

  1998年,重组概念风行一时,但是7年过去,上海本地股不管重组与否都不改垃圾的特性,没重组的是垃圾,重组的也是垃圾。广华合约被重组成欧亚农业,又被重组成英豪科教,最终被重组退了市。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重组方如果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凭什么要当活雷锋,把所谓的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里贡献给中小散户?如果重组方的资产真的优质又何苦舍近求远买壳上市?说白了,以重组的方式进入市场本身规避的就是监管。这块“狼肉”是好吃的吗?

  现在市场重复的是1998年的故事。垃圾就是垃圾,垃圾永远变不成山珍海味。这和

人民币升值不升值没关系,人民币升值,垃圾不会由此而增值。

  垃圾被当成了一盘菜,股改岂不是目的与手段背道而驰?

  “三大怪”之三是“权证炒着卖”。

  权证被当作对价,纯属沪深两地交易所以“公”谋私搭便车。搭便车的后果不仅仅是超载。

  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份额只有3.877亿的权证首日即告涨停,涨幅为83.58%,理论上只值0.13元的权证,当天的收盘价是1.263元。第二天,宝钢权证再次触及停涨板涨停,收盘1.586元,涨幅25.57%,换手率达331%,成交金额21亿,占沪市的18%。第三天,以1.808元收盘,涨幅达14%,成交金额达30.48亿,换手率达428.95%,成交占沪市的23.38%。

  理论上,权证的价值在于行权价和

股票价格的差价,权证涨意味着G宝钢股票也要大涨。但是事实又如何呢?事实上,G宝钢的股票不仅没有同步上涨,反而反向下跌,跌破了承诺价,又跌破了行权价,这意味着现在1.42元的宝钢权证实际上就是一张废纸,一钱不值。

  一张废纸为什么会炒那么高,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成交量?

  宝钢权证做的是T+0,放大的与其说是宝钢权证的风险,不如说是大盘的风险,而获益的则是交易所,是游戏性质的“过江龙”。

  9年前为什么取消权证,不为别的,就因为风险太大。我们现在进行的股改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失败的风险,难道还需要权证这样的衍生品来险上加险吗?

  不管沪深两地交易所的动机是什么,现在的结果是一样的,权证的疯狂炒作不利于形成股改顺利进行所需要的相对稳定的环境,反而分流市场的资金,转移斗争的大方向。

  宝钢权证的暴炒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券商纷纷要求发行备兑权证,形成“权证炒着卖”的局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股改相关网页共约75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