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券商:外救更须内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02:2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渐渐又到了证券公司披露半年度经营业绩的时候,截止到7月18日,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沪深股市,已经有5家券商披露了2005年半年报,有1家券商发布了业绩预告。这5份半年报显示,中信万通证券上半年盈利259万元,西部证券盈利264万元,光大证券净利润亏损3119万元,长江证券净利润亏损8299万元,世纪证券净利润亏损2453万元。另外,在深交所上市的宏源证券发布了预亏公告,预计上半年度亏损2000万元左右。以此推断,券商今年上半年的亏损比例恐将继续加大。
中国股市历时四年之久的大熊市,见证了中国券商从辉煌到没落的兴衰之路。这些昔日在中国股市呼风唤雨的大公司,如今已无奈地陷入等待政府救助的行列。 就在6月14日,国务院批准汇金公司出资对银河证券进行重组的消息正式公布后,6月1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2004年度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情况,据统计,2004年度11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4亿元,利润总额为-103.64亿元,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总额为-149.93亿元,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这两条接踵而至的消息,对于揭示中国券商今日水深火热的现状,无疑是两个既和谐又残酷的注脚。 面对中国券商日益恶化的病情,各家或好心或忧患意识强烈的媒体,为其发起了一场拯救大兵式的宣传攻势。7月12日,有媒体称,央行已经决定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100亿元的再贷款,由该公司向证监会指定的券商提供流动性支持。7月14日,又有媒体报道,央行已于近日再贷款100亿元给五家券商用于购买股票,该媒体称,这一消息获得了两家大型券商相关人士的证实。 但是,7月19日,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却对提供100亿元资金救助券商流动性一事,予以了断然否认,该负责人明确指出,央行所提供的100亿元资金是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启动资金,这笔资金由投资者保护基金负责偿还,具体用途由该基金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并非用于券商的流动性救助。 尽管近期在消息面上,关于救助券商的诸种说法可谓扑朔迷离,但是,从中依然可以梳理出管理层救助券商的大致脉络和思路。 首先,从管理层近期救助券商的具体行动看,其救助手段并不局限于再贷款和注资两种方式,而是体现出行政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整体思路,包括向部分券商提供流动性资金、允许券商发行短期融资券、推动券商进行股票质押贷款、通过汇金公司或建银投资向券商直接注资等。因为,再贷款和注资固然是解决券商现实危机的有效手段,但是此种输血式的行政化救助手段,毕竟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整个证券行业的危机,对于病情不同、病症不一的各家券商,仍要对症下药、诸法齐施。 其次,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于7月13日在“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所表示的,管理层救助金融机构的目的既在于近期避免风险,同时更在于长期使金融机构强健。这意味着,不仅当前政府将以各种手段扶助金融机构度过难关,而且未来政府还将为金融机构的强健创造充分的政策条件和环境,比如建立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的财务、会计、拨备和税收等制度,解除金融机构发展和提供良好金融服务所面临的各种束缚;放松对金融机构的各种不必要的管制,支持其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解除对价格的不必要的管制,推进有利于形成市场定价机制的衍生金融工具,促成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提高定价能力;这些金融决策无疑将为券商的发展画下更广阔的蓝图。 但是,要全面解决当前中国股市面临的这场券商危机,除了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救助外,券商还应该展开自内而外的自救行动。尽管2001年以来的大熊市是导致证券行业全行业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但从不断被曝光、被接管的问题券商可以看出,券商自身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经营管理问题、风险控制问题,同样是券商危机得以大规模爆发的温床。因此,若不能有效提高券商的公司治理水平、经营管理质量、风险控制制度,单纯以“外补”方式解决券商危机,无论对于中国券商,还是对于中国股市,都有点饮鸩止渴的味道。 有人将证券公司称为中国股市的“枝干”(其意与“脊梁”相似),这一“枝干”在中国股市十余年的发展史中,曾多次扮演“解放军”的角色。虽说拯救“枝干”运动或许并不足以令中国股市这棵病树即刻发出新芽、长出嫩叶,但是只要拯救是志在未来、志在根本,相信其将为病树带来新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