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注资并非券商救命稻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18:14 新浪财经 | |||||||||
曹中铭 日前,央行有关人士表示,应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券商的流动性问题,而不是通过再贷款。在三季度,会有一批券商获得注资,通过财务重组,这些券商将可望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治理结构完好的现代券商,并进而为股票市场的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自从股指从2245点下跌以来,中国股市便步入漫漫熊途。四年多的大熊市,对于靠“天”吃饭的券商来说,无疑是一场“豪华的洗礼”,使券商中的“裸泳者”纷纷浮出水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诸多券商前仆后继般演绎“生死秀”,要么被托管,要么被责令关闭。问题券商、高危券商的日益增多,除了与四年的大熊市有关之外,恐怕更主要的还应从自身查找原因。南方、闽发、汉唐、大鹏等券商的相继倒下,莫不说明此问题。 应该说,《公司法》、《证券法》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券商的行为规范提出了不少要求,但不幸的是,流于形式或形同摆设的情形居多数,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效果。从券商的违规事实看,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进行国债回购和委托理财以及恶意坐庄等等,往往导致券商产生巨大的资金黑洞无法弥补,等到发现问题为时已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券商在熊市的洗礼下纷纷出局,从中凸显出其内部控制不严、违规操作、风险意识差以及监管不力等方面的弊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券商的出局是咎由自取的结果。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事实上,券商的生存状况也是各不相同,参差不齐。2004年,在经过审计的52家券商中,28家券商实现盈利10.93亿元,而其他24家券商则亏损71.59亿元,52家券商整体亏损总额高达60.66亿元,平均每家亏损1.17亿元。连续几年的全行业性亏损,使券商的生存举步维艰,救赎券商已是迫在眉睫。在此,笔者要问的是:处于相同的市场环境中,为什么有的券商能盈利过亿而有的却亏损高达数十亿呢?难道说券商本身一点问题也没有? 如果四年的大熊市对券商来说是“天灾”的话,那么,券商危机中的“人祸”同样不容忽视,而且,“人祸”的危害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在闽发证券危机中,其前实际控制人吴永红采取虚假出资的方式控制了闽发证券,其后又大肆抽逃资金。吴永红在闽发证券中可谓“一人独大”、一手遮天,凡事由他说了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根本上受不到丝毫的约束,结果闽发被掏空,最终跌入万劫不覆的深渊,给市场和投资者的伤害不言而喻。 此次央行注资支持券商,当然有利于解决券商备受困扰的流动性以及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无疑增强了券商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但是,要解决券商的危机,应该从根本问题上入手,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治标的同时还需治本。除了注资之外,完善券商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加强防范风险管理才是券商的根本出路,与此同时,加强对券商的严格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从此次注资的对象来看,也仅仅只有少数的几家,其惠及面相当有限,而券商已经产生行业性危机,也就是说,注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相当有限的。因此,注资并不能成为券商的“救命稻草”,而苦练内功则是关键。况且,这样的“救命稻草”也不是经常会有的,就算是救得了一时,又岂能救券商一辈子?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82628888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