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会否出其不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02:3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程实 现代金融博弈论模型告诉我们,货币政策制定者在信息传递上的作为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颇大,通过传递更多的关于经济基本运行的信息,同时保留甚至模糊关于政策意图的信息,货币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实现调控目标,为物价稳定提供政策保障
3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专访文章。周小川行长对加息、人民币汇率、房价等经济热点问题的解答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在加息问题上,周小川行长的言论更是耐人寻味:还不能说现在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利率政策并不是说一定要保证在任何时候存款利率都是正利率。 毫无疑问,周小川行长一席话给本就争论不休的加息问题增添了更多的变数。之前舆论的焦点一直集中在需不需要继续加息,以及何时加息上。如今,“不能说已经进入加息周期”的表态让人对利率政策的方向性也产生了些许观望。 所谓周期就是指一段时间内保持利率政策方向性不变,以频率和幅度调整为主,就像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惯用的“信号明显,动作谨慎,小步微调”手法。周小川行长对中国利率政策周期性的不置可否本质上意味着利率调整将更多的以“相机抉择”为主、“单一规则”为辅。在如此利率环境之下,在加息预期的同时保有减息预期无疑是市场主体理性的选择。 然而,真的会有减息的可能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近日摩根大通预计,中国首季GDP将继续加速,增幅可能超10%;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最新研究报告也认为,当前投资扩张的冲动仍然较为强烈,控制投资过快扩张的闸门尚不能放松。宏观经济在2005年初又重新显现出了些许“过热”的痕迹,通货膨胀的苗头也再次引起市场警觉。 而且,从全球视角审视,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各国央行关注的焦点。美联储3月22日连续第七次加息25个基点之后,明确表示了“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就连一向坚如磐石的欧洲央行也由于通胀压力的增大,在加息问题上出现了动摇。因此,在通货膨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中国货币当局不可能与通胀压力绝缘,利率调整的主旋律也应该是加息。 所以,基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双重分析,“不能说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一话别有深意。联想到温家宝总理前段时间关于汇率政策的言论,中国利率政策调整似乎也有“出其不意”的可能。回想去年人民银行加息之前,货币当局也是讳莫如深,甚至不断有官员站出来辟谣,平息加息流言,而就在市场的加息预期日趋模糊之时,央行出乎意料地突然加息,赢得了预期博弈的胜利。这种攻其不备的战略无疑取得了较好效果,加息后通胀率的一路下行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在利率政策方面,中国货币当局可能再次上演“出其不意”的好戏。现代金融博弈论模型告诉我们,货币政策制定者在信息传递上的作为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颇大,通过传递更多的关于经济基本运行的信息,同时保留甚至模糊关于政策意图的信息,货币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实现调控目标,为物价稳定提供政策保障。 因此可以认为,在通胀压力不断积聚的情况下,人民银行通过模糊利率政策方向透明度的方法,意在为下一步利率调整营造合意的市场氛围。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4月04日 第五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