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央行加息 > 正文
 

周小川两度发言意见相左 加息与否央行摇摆不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18:26 《时代信报》

  为什么不加息?

  当这个倍受全球经济界人士关注的问题敏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时,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一言一行都显得非常谨慎——但愈是谨慎,就愈容易“出错”。

  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周小川有两个公开发表的言论,但两度发言的意见相左,
让外界无所适从。

  一次发言是上周在北京05中国发展论坛上,周小川说,随着经济发展,调控将更注重依赖利率,并说中国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利率市场化条件愈来愈成熟,“总有一天,利率将不像现在这样低。”

  周小川的谈话经内地及香港传媒广泛报道后,市场的诠释是中国将持续加息。(新浪财经注:央行新闻处22日否认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说过今年第二季度可能调整利率。)他们相信,中国自从去年10月结束自1996年以来的减息周期首次加息后,将透过加息作为调控手段,不再依赖行政方法。并且从最近公布的2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上升了3.9%,钢铁和高价石油双重推动今年的CPI走势,以及美息不断上调等因素分析,中国也会像香港、美国一样进入了“加息周期”。

  而本周一,周小川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的态度发生了一些转变。他认为,中国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还不会像成熟的市场经济那样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周期性。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比较明显,所以其利率调整也体现出周期性特点,一个阶段是加息,一个阶段是减息。中国的经济周期性还不那么稳定,因此从利率的角度,我们还不能说现在已经进入了某个周期。中央银行将密切监测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时分析国民经济状况、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由此来决定下一步加息与否的问题。

  周小川尤其强调了目前的“负利率”问题,“利率政策并不是说一定要保证在任何时候存款利率都是正的实际利率,它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虽然周小川并没有明确表示是否加息,但从他的言辞中还是透露出了下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前后仅仅一个星期,是什么让周小川在“加息”问题的态度上发生了改变?

  其实,发生了改变的不仅是周小川的言辞,央行的实际举措也发生了让人难以察觉的变化。

  央行在3月16日宣布,调整个人住房信贷政策,不再对房贷实行优惠利率。这项政策的出台在很多人看来是“加息”的前兆,因为房贷占了银行中长期贷款中比例最高的部分,在加息前夕,没有理由让“短存长贷”问题日益突出的商业银行承受“周转不灵”的流动性风险。

  另一项与之相辅的措施是,3月21日,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成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资产证券化是将中长期贷款打包后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银行业可借此使贷款变得具有流动性,有利于增加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化解中长期贷款风险。

  这些措施被部分市场人士解读成了“加息”的前奏。

  然而,3月17日,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虽然在央行的公告中,其目的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及理顺中央银行的利率关系”,但实际上,其迫使商业银行适度加大贷款投放,以及其他资金运用的意图已跃然纸上。  

  在目前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如此充裕的情况下,利率上调这个论调就近乎怪诞:利率上调,企业对贷款需求减少,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萎缩,市场流动性更加膨胀。  

  这个政策让金融机构的富裕资金找到了用武之地,又似乎可以看作是“不加息”的前奏。

  在种种前所未有的忽左忽右迹象面前,任何一个所谓的市场权威判断都难以令人信服。

  是的,这个判断应该由央行来做。然而,加息的问题已经不是一项单纯的国内货币政策,中国的选择可能会改变全球的经济走向。在美国过度消费、中国过度投资和金融市场上的巨大投机面前,中国有责任为全球经济负责。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在是否加息面前,周小川和央行表现出来的摇摆不定还不仅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应对各种变化的必要手段。

小调查
您认为央行近期是否会加息:


不好判断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加息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