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去的二十年”镜鉴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镜鉴
2018年06月19日 13:53 新浪财经综合

  郭纲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24期)

  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在1953—1973年间,借助金融特别是具有日本特色的“二行”(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九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国民金融公库等)这些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转型。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正面临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的困境。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五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签订协议,决定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下跌,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史称“广场协议”。随后,五国开始在外汇市场抛售美元,美元持续大幅贬值。1985年9月的时候,1美元兑换约250日元,1987年美元贬值最多时1美元仅能兑换约120日元。

  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因日元大幅升值而提高,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相应下降。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对冲日元升值所引起的成本与价格上升,日本央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利率水平由1985年的5%降至1987年的2.5%。

  然而,原有产业结构下日本经济增长已趋饱和,迅速增加的货币供应无法被产业所吸收,结果大量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1992年3月末,为进行土地投机而发放的银行贷款达到150万亿日元,占当时日本银行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房价过度上涨,个人无力买房,住宅建筑业前途暗淡。地价过高,许多工厂企业难以增加用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过高的房地产价格,也给各级政府城市再开发的动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了严重障碍。为了抑制这种状况,日本政府不得不提高利率,进行宏观调控。

  1989年5月起,日本央行3次上调利率。利率的大幅提高刺破了巨大的经济泡沫,日本经济陷入了衰退的泥潭。随后的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则是雪上加霜。20多年过去了,日本经济依然没有特别明显的起色,成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可以说,日本受制于美元贬值的“广场协议”是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大逆转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和外部诱因。日本自身产业经济结构与财政货币政策上的失配是重要内因。

  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中国经过了40年的改革开放,成功超越日本等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持续40年高速发展的新的世界经济“奇迹”。

  中国对外贸易收支顺差多,积累了规模较大的外汇储备。近年来,美国屡屡试图逼迫人民币升值,以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中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外汇占款量也大,加之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等实行了多年的积极财税政策。流动性比较充足但流入实体经济的又不够充足,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大幅上升,金融出现空转,虚拟经济扩张过快,金融风险有所累积。

  基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面临的金融风险,中央提出要打好防范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一方面,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严格金融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化解金融风险存量,控制金融风险增量,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坚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保持国家独立的货币、汇率等金融政策,注重国际金融风险对冲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有效防范与化解外部金融风险的输入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在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快转型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世界强国的征途上稳步迈进。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