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添加剂,小心“网红馒头”变“网黑”
一家之言
除了永嘉以外,民众更加担心的是,“红糖馒头界”还有多少违法使用添加剂的商家?
这一两年来,小小的红糖馒头一跃成为主食界的网红。焦糖色的外表、甜蜜的味道——让“馒头”这一传统主食被注入了某种流行基因,一时火遍大街小巷。从大小城市的早市到农村的集市,雨后春笋般开业的红糖馒头店门前,经常排着长长的队伍。
然而,近日的一则新闻却让这一“主食网红”一夜间有变成“网黑”的风险。
近日,浙江永嘉警方侦破了一个“问题馒头”系列案件,打击早餐摊位37个,抓了41人。据了解,这些“红糖馒头”加的不是红糖,而是甜蜜素,不法商家为了让红糖馒头色泽好看诱人,用酱油调出颜色,再用甜蜜素增加甜味,同时遮盖住酱油的味道。一些商家销售的白糖馒头里也加入了甜蜜素。
甜蜜素即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按照国内相关法律规定,在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饮料等产品中均被允许添加,国家标准为每公斤不超过0.65克。但是,甜蜜素不能用于馒头、包子等发酵面制品类,以及膨化食品、小油炸食品、肉制品中。
也就是说,这些用甜蜜素来蒸馒头的商家,其违法性质无疑,理应受到严厉打击。而且根据报道,这并不是一两家的“秘方”,甚至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行业内部分商家的潜规则。
有违法商家直言:“我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吃红糖馒头。”自家孩子不吃自家的馒头,可别人家的孩子呢?自家孩子又会不会去吃别人家的炸鸡、饮料?害人与害己,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而除了当地被曝出的问题外,民众更加担心的是,“红糖馒头界”还有多少违法使用添加剂的商家?
这起案件发生后,已经有福建、海南等地的食药监部门对本地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而作为“火遍全国”的网红主食,显然还需要更多地方的食品监管部门主动作为,加强监管检查——不仅是当下的“应景”检查,更需要之后的常态化抽检。
需要注意的是,有个别自媒体对此新闻“添油加醋”,把这些馒头称之为“毒馒头”,大肆渲染甜蜜素致癌、致畸的副作用,很多民众因此产生了恐慌情绪。但撇开剂量去谈添加剂的副作用,无疑是对食品添加剂的妖魔化,也导致了“红糖馒头”市场整体的信任危机。
甜蜜素作为合法添加剂,严格按照剂量添加于部分食品中,对人体基本没什么危害,民众也无需“谈虎色变”。无端怀疑、过分排斥,也不免中了某些营销号的毒。
归根结底,要让民众能够在市场上放心选购食品,需要行业内各个商家的自律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别干饮鸩止渴的傻事;更要依赖于监管部门严格执法,打击不法商贩,护卫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思凝(媒体人)
责任编辑:关海丰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