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全球彩电进入中国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 22:37 《观察与思考》杂志

  锡 士

  2005年12月约月,中国家电业巨头四川长虹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三千万美元,在捷克共和国设立长虹欧洲电器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消费类电子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与服务等业务。

  据了解,四川长虹近年来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步伐,自一九九八年进军海外市场以来,已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尼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销渠道,长虹全球化经营优势日益凸显。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全球彩电正在进入中国时代。

  市场向中国品牌集中

  2005年11月,国家统计局的中怡康统计机构公布了同年10月中国彩电市场的最新市场情况: 中国品牌在零售量的占有率达到87.27%,外资品牌只占到12.73%;并且前5名全部是中国品牌,分别是海信、长虹、创维、TCL和厦华。

  对此,世界名牌家电协会专家科特先生表示,中外彩电品牌在整体市场和高端彩电领域的变局实现了大逆转,以彩电前五强都已经全部换成了中国面孔,并且中国面孔中以技术型的海信为首,这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开始。

  而从国美、苏宁等家电大卖场处获悉,至2005年10月,在高端电视格局中也表现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以液晶电视为例:中国品牌在零售量的占有率达到80.39%,外资品牌只占到19.61%;并且前5名也全部是中国品牌,分别是海信、TCL、厦华、创维和长虹。

  而平板电视市场的变化更能说明问题,海信、创维、长虹、TCL、康佳分别占据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的前五位,海信的占有率超过了14%。而2004年10月以前,夏普、松下分别占据了中国液晶和等离子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正是平板打破了彩电市场的平静格局。

  中国彩电的出口量也大幅上升,其中科技含量较高的彩电上升更快。

  2005年11月23日,创维数码发布公告称,根据其未经审核的管理报告,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于同年10月的电视机销量较去年同月上升5.1%至74.4万台,虽然这一业绩并不特别出色,但其液晶电视与

等离子电视的销量则上升452.4%。

  创维海外市场总裁金相烨表示,今后创维有意加强海外彩电OEM及ODM发展,希望出口由目前的每年250万台,增长到2006明年的350万台,2008年目标是500万台。

  同时,海关数据显示:截止2005年9月份,厦华出口的平板电视数量已经占到厦华整个生产量的80%,进入全球平板电视十强。也就是说,目前全世界每卖出100台平板电视就有4台是厦华生产的。

  技术力量不容小觑

  目前,海信、厦华、创维等中国彩电制造商均表示,如果说2004年是中国平板电视元年,那么2005年就是中国彩电的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分水岭,当年中国品牌打破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垄断局面靠得是规模和价格;今天中国企业打破了外资品牌垄断的僵局靠得却是高端、是技术。而形成这种格局突变的基因,正是由于中国品牌在技术积累、企业战略定位、高端产品等整体素质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平板时代的到来,以技术和速度的新基因将主导彩电业未来10年乃至更长的走势,加快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彩电业市场地位变化的进程。

  根据中怡康统计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勿庸置疑的一个结论:中国彩电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以海信为首的中国品牌表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海信为何能够一马当先呢?这正是平板打破了彩电市场的平静格局。专家认为:海信等中国龙头企业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很好地把握住了产业升级的机会,带领着中国彩电业实现了全面转型,其重要意义比当年中国彩电业靠规模和价格一举跃上世界彩电大国还要重要,因为它确保了中国彩电业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健康发展,而以平板为契机,中外品牌的大战正剑拔弩张。

  如厦华研发机构有近800名员工,是国家级技术中心,另外还有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厦华研发分为外观设计、电路开发、结构开发三类。根据任务难度从三部门中抽调相应人员,组成一个研发团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每个团队有一名项目经理,厦华采用项目组负责制,整个研发机构扁平化管理。厦华每年都会投入销售额的5%用于研发。在厦华,普通设计师能达到年薪20万元不是个别现象。

  在全球家电行业,靠品牌而研发能力下降的厂家,最终会被那些有销售能力和资金、但品牌实力弱的新兴厂家买走,这也是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的经典论述,一个企业能够获得利润,一定是突破了完全竞争状态的锁定,而实现这种突破的惟一途径就是技术创新。中国彩电行业,打了十几年价格战,对于业内企业的困境,忽视技术研发、没有核心技术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理由。有业内专家预测,中国彩电业最后将仅剩3-5家。

  “除了技术研发和积累,中国企业别无选择。”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对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彩电市场的出路给予这样的剖析。的确如此,是技术决定了谁才能笑在最后。

  2005年6月26日,海信在北京正式发布了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清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一举打破了多年了国外品牌对中国彩电企业核心技术的垄断,中国7300万台彩电第一次有了中国芯。这是中国第一款音、视频领域能自主生产的产业化芯片,意义重大。随后,中国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发去贺信,对海信的成就表示祝贺和表扬。

  海信在今天高端彩电上的领跑地位得益于8年多来对数字技术的执着追求,海信率先集中公司的人力、物力资源成立平板事业部,跟踪世界尖端数字技术,研发与世界同步的平板产品,平均每年推出100多款平板新产品。例如,海信1080P平板电视的上市领先同行有半年多时间,622万像素、双流媒体、无线连接等个性化的功能也处于业内的领先地位。2006年的市场将是网络化和无线化技术广泛应用在平板领域的一个新的阶段,在这场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中外品牌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都会很好地显现出来,在平板领域已有一定积累的中国品牌有望进一步稳固自己的优势地位。

  相比之下,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显得就力不从心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升级使得那些老牌彩电强人以前独有的发明产品顿时失去了优势;而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的历史机遇,又使以接收、储存或者编辑大众传播内容的某些国际著名厂商的传统产品失去了用武之地。

  联手上游力量更大

  临近2005年末,国产彩电厂商正在掀起一场与上游资源纵向联合的产业链结盟运动。其中,尤以来自两大彩电企业的信息吸引了业界的关注。

  2005年11月10日,厦华电子公司总经理谢思瑜刚刚与韩国LG电子公司副社长金荣赞签署协议,将两公司合作提升到战略层面。11月16日,创维董事局主席王殿甫透露,创维、TCL、康佳、长虹四巨头有意联手,通过与外资上游屏企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设立液晶屏生产工厂。

  不难看出,对于一直梦想能打通平板产业链,国内彩电厂家终于摒弃了以往“孤军作战”的冒险思路,转而以主动联手上游、“借力”变相进军面板制造的方式发起了新一轮的有益尝试。

  如果说2002年是平板启蒙年,销量为:3.8万台;2003年是平板元年,销量为:10万台;2004年为40万台;2005年平板电视的普及年将突破200万台。市场容量正以几何级数的速度翻番增长,而平板电视的价格也出现50%以上的回落,纷纷下破了万元瓶颈,这又将促使平板电视快速走进普通消费者家庭。

  平板电视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决定了掌握面板并上下游通吃的企业在发展中居于优势地位。因为它们可最直接地体察到全球范围内的平板热度,从而抓住最优时机将自身面板生产线不断升级,并借助有效占领的整机终端市场不断分摊面板生产线的巨额成本。

  的确,一条6代线所需150-200亿元人民币,而一条7代线所需更高的资金投入量,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的资金链都是一大挑战。正是因此,几家企业以合资方式共同投产,成为了平板屏幕生产线的可行性建造方式。

  鉴于平板电视对面板的巨大依赖性,2005年深圳高交会期间,

信息产业部的领导曾召集康佳、TCL、创维几大彩电巨头在康佳总部开会,探讨终端厂商介入上游面板产业的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实际动作,但这几家企业已经达成共识,不管是另起炉灶还是参股已有的面板企业,都希望由国家牵头投入,全行业共同参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的彩电厂商正在导演着世界彩电行业又一轮洗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