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林: 反倾销有可能持续20年 今年可能是高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8:42 经济视点报 | |||||||||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海圣 杨 霄 200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在一次会议上提醒说,从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国外对中国反倾销的高峰可能出现在2005年。 果然,2005年春节刚过,欧、美等地就开始了对中国多类产品的新一轮反倾销调查,
张汉林何以做出如此判断?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应该注意什么? 日前,《经济视点报》记者专访了张汉林教授。 经济视点报:作出2005年有可能迎来全球反倾销高峰的判断,您的依据是什么? 张汉林:我首先声明一点,达到高峰并不是说以后就会降低或减少。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外贸依存度已达60%左右,诸如服装、玩具、电冰箱、小五金等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均名列前茅,有的已成为左右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2000年以来,中国的企业开始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经济学原理,到2005年,中国很多产业将势必更大范围地角逐国际市场,贸易摩擦必然加剧。 第二,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到2005年,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将拥有外贸经营权,外销必然会出现新高潮。而中国的多数企业短时间内很难采取品牌竞争,只能依靠价格竞争,由此在国际市场上,最后必然会受到国外的反倾销限制。 第三,2005年,整个WTO协议的实施达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关键点,全球关税、非关税壁垒都要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基础之上,大家肯定都会打价格战,这个时候对中国的反倾销就可能达到高峰,并持续下去。 由于中国当前的主要贸易伙伴分别为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因此向中国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案件的主体也就比较集中,多半是这几类WTO成员。 经济视点报:河南是农业大省,总的情况是相当多的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具有经营规模小、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缺少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等特点。同时,农产品出口对河南的经济影响很大,那么河南应该注意什么? 张汉林: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我认为应该重视四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必须分析、比较和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主要成员的反倾销法律、法规及其惯例,然后学会并熟练正确运用反倾销这一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手段保护自己。 其二,需要提高反倾销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应诉观念,提高反倾销的应诉比率。事实已经证明,不应诉就意味着丢失市场,应诉不力则意味着市场萎缩。对我国企业来说,尤其要注意积极应对反倾销调查。 其三,政府要规范当地的出口秩序,避免价格战。我国屡次遭到国外的反倾销,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我国出口秩序紊乱造成的。 其四,应该建立对应的预警机制,做到未雨绸缪。近些年,河南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政府及企业要密切关注相关产品的进出口与价格状况,注意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对国外的反倾销要有先觉。 经济视点报:您能简要概述一下2004年中国的反倾销情况吗? 张汉林:在2004年,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及特保调查400多起,涉案金额共12.6亿美元。同期,中国共对7种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约6亿美元,全年完成了对5种产品的反倾销初裁和对2种产品的反倾销终裁。 在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战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正走向成熟。 经济视点报:中国遭受如此密集的反倾销调查,您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张汉林:首先,这说明这几年中国的出口太成功了!确实给别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轻纺产品、服装、鞋袜甚至农产品、钢材、化工原料等。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产品的出口缺乏组织性,多头对外,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经营同样的产品,内部存在恶性竞争,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就是低价竞销。因此,当前应该加强行业协会协调自律的作用,起码在外部市场应该维持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价格水平。 另外需要着重说明的一点是:出口企业应该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注重培育品牌,相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自我约束的出口机制,以减少可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