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工行上市进行时 > 正文
 

全球财经观察:银政合作的工行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16:28 《全球财经观察》

  第二篇:

  和政府合作,工行处理不良贷款的模式短时间里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对于此种模式的质疑声也由此而起

  文|舒眉

  不良贷款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确实是块“心病”。 在没有赶上“股改首趟车”后,工行意识到必须迅速降低不良资产的重要性。

  “打包处置不良贷款,既是一件大好事,也是一件大难事”,江苏淮安市委书记丁解民认为。据了解,该市工行15.92亿元的不良资产仅以2.39亿元的价格一次性打包处理,清偿率为15.02%。

  淮安市工行打包处置不良资产,不过是工行系统打包处置不良贷款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个案。

  事实上,自2003年开始,工行就开始在江苏等地进行不良资产打包处置的试点。随后,在各地“静悄悄”地进行推广。从2004年年初开始,在黑龙江、重庆、天津等地大规模推开。据悉,黑龙江与工行达成协议,对250亿元的国企不良贷款进行打包处置,清偿率为22%。

  “128.82亿元债务,工行说免了”。重庆市1220户市属国有和集体企业,欠工行171.92亿元的不良贷款(包括本金及利息),一次性作价为43.1亿元,由重庆市国资委向工行“买断”。(参见本刊2004年12月20日《重庆国资委“倒卖”不良资产》)

  对不良资产打包处置,正是打开不良资产“速降”之门的“金钥匙”。工行2004年上半年不良贷款净减355.9亿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6月底首次降至19.19%。其不良贷款率下降速度之快引起国内外业界关注。

  这样漂亮的“成绩单”,让国际金融界著名杂志《欧洲货币》和《银行家》几乎同时将“中国最佳银行”的称号授予了工行。而香港《金融亚洲》和新加坡《亚洲货币》杂志也分别将年度“中国最佳银行“和“中国内地最佳商业银行”的称号授予工商银行。

  不良资产打包处置,也使得背负沉重包袱的企业得以获得新生。重庆市借助这个机会,使这类企业“发展了一批”,“关停并转了一批”,也“卖掉了一批”。

  不过,阳光之下总有阴影一面。“打包处置不良资产,在速降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江苏某农行的行长如是说。工行打包处置不良贷款后,企业和各级政府也纷纷要求农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效仿,甚至有不少企业干脆不归还本应、本可归还的贷款。“他们希望各银行都出台类似的政策”。这位行长说。

  工商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处长赵联盟为这种新的处理方式定义:中国工商银行与省级政府协商一致,并经国务院审批同意,将工商银行分布在天津市、重庆市的国有、国有控股和集体企业的不良贷款本息按照约定的受偿金额转让给两市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终结原有债权债务关系,由工商银行核销债权转让后的损失的一种处置方式。

  他认为这一政策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原因在于:“一是清理处置批量大、周期短、见效快;二是处置不良贷款受偿率高;三是有利于实现货币的时间价值;四是有利于节约处置费用和成本;五是有利于地方政府掌握推动公有制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动权、加快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六是有利于一批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工行如此打包剥离不良资产会不会产生大的道德风险呢?”在2004年10月2日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演讲中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金融界一些人士认为,不良贷款打包处置直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是因为:首先,对不良贷款究竟如何定性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经历了期限管理和风险定性两个阶段,在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过程中,一些不是“问题”的贷款,也被“人为”地定性为不良贷款。其次,打包的标准——“清偿率”是如何确定的?对一个地区庞大的金融债务打包后,是应该按照贷款风险等级来确定清偿率?还是应该按照中介机构的评估来确定清偿率?

  “ 银政合作这条路在中国是很有意义的。在中国,政府是资源的主要拥有者,从资源所有者和从经营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是正确的。但是这主要牵涉到国家的政策,甚至包括财政的权利问题,我们目前还比较谨慎。”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说。

  联系记者shumei@gfo.cn

  链接:

  工行二十年

  1984年 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商银行”,英文缩写“ICBC”)正式成立。

  1984年10月 开始在深圳、珠海、厦门三地试办外币存款和外币贷款业务。

  1989年10月 首次发行牡丹信用卡。1996年6月,发行牡丹国际卡。

  1992年3月 第一家境外分支机构新加坡代表处开业,1993年9月升格为新加坡分行。

  1996年3月 推出个人住房担保贷款业务。随后又先后推出了12种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个人消费贷款以年均92%的速度递增。

  1998年3月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正式托管开元、金泰投资基金,成为我国第一家具有基金信托人资格的商业银行。

  1998年2月 与香港东亚银行以收购形式合资组建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工商银行占75%的股份。2000年4月,收购香港上市银行——友邦银行,并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简称“工银亚行”)。   1998年8月 通过认购国家财政部发行的850亿特别国债用于补充资本金,提高了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2000年3月,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不良资产4077亿元,进一步提高了资产质量。

  2000年6月 开始实行全面成本管理。4年共削减机构12799家,裁减人员151133人,实现经营利润1531亿元。

  2002年5月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银行卡专业经营机构,内部公司化改革进入新阶段。

  2002年1月 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协议,对上海、浙江两家分行进行外部审计。2003年审计范围扩大到6家分行。这是国有商业银行首次聘请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

  来源:工商银行年报

  相关专题:

  《全球财经观察》2005封面秀

  《全球财经观察》最新封面系列文章:

  工行改制路线图

  乐观而谨慎的银行改革

  国有银行改革决策不能犹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