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兴行业补贴不是财政的“无限责任”

评论:新兴行业补贴不是财政的“无限责任”
2018年06月05日 02:50 新浪财经综合

  来源:证券时报

  蔡江伟

  上周末,一则光伏行业财政补贴大幅退坡的消息激起阵阵涟漪。周一开盘后,A股和港股的多家光伏相关上市公司股价重挫。截至收盘,作为光伏上游产业的多晶硅领跌A股概念板块,包括隆基股份在内的多家公司股价跌停。

  作为新兴行业,光伏承载了人们对发展“清洁能源”的美好愿景,各国政府对光伏行业的补贴也由来已久。10多年前,正是政府的大力补贴,在短时间内催生出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为代表的光伏双星,尚德掌门人施正荣甚至一度成为内地首富,风头一时无俩。然而成败萧何,当国外补贴大幅退坡后,粗放发展的行业裸泳者们便纷纷现形,光伏双星也相继陨落,令人叹息。

  新兴行业发展之初,普遍具有技术不成熟、市场接受度不高的特点,导致行业很难依靠自身获取足够的现金流支持。在这个“从0到1”的阶段,政府的财政补贴犹如天使投资,给行业培育生存的土壤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当行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再进行持续补贴,市场信号极可能被人为扭曲。企业在基于补贴的乐观前提下,会匡算出错误的成本数据,进而盲目扩大产能,这又会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的资金压力。长此以往,进而可能会压缩其它行业、甚至民生方面的扶持和投入力度。

  相对而言,国内的财政补贴问题不少。一开始,往往是大水漫灌,基于名目繁多的财政补贴,已经诞生出各种专事“骗补”的服务,形成产业化运营,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但新兴行业发展仅仅依靠补贴输血并不现实,纵观各国的光伏补贴政策,也都有逐步缩减和退出的节奏。在制定财政补贴政策时,应该及时给予行业清晰的预期——既然补贴像天使投资,也就允许有失败的可能,不能承担无限期限、不限金额的输血职能。如何自我造血,实现“从1到10”的跨越,并不是财政应该考虑的问题范畴。

  再将话题回到光伏行业本身,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几经沉浮,也应明白财政补贴不是长久之计。抓住补贴的甜蜜窗口期,练好提升技术、压缩成本的内功才是根本。毕竟,真正决定行业前景的两个因素,是光伏是否真正清洁、电价是否亲民。需要说明的是,在补贴退坡之际,除具体行业外,还会影响到那些骗补而肥者的利益。从这一点考虑,应保持一定的政策定力,清晰区分出哪些是行业的真实诉求,哪些是食利者的噪音。

责任编辑:李思阳

新兴行业 补贴 财政补贴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