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外卖菜肴包加热:外卖新鲜与否消费者有知情权

媒体评外卖菜肴包加热:外卖新鲜与否消费者有知情权
2018年08月09日 06:11 新浪财经综合

  [街谈]外卖是否新鲜,消费者有知情权

  来源:南方都市报

  □果冻

  如今用手机点外卖已成为许多人,尤其是上班族每日例行的功课。但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点的外卖并不是现场炒制的,而只是用一个被抽掉真空的菜肴包加热而成的?最近有记者走访了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外卖门店,发现大量网红外卖店都没有堂食,而是使用菜肴包———有的是全部使用,有的是搭配使用。这些菜肴包的保质期从三个月到半年不等。当然,外卖商家并没有告诉点餐人--这也是生产厂家的建议。他们认为,在客户不了解的情况下告知,担心会适得其反。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好比,你花了钱,请人帮你用开水泡了一碗方便面,或者用微波炉加热了一份超市售卖的冷藏米饭,然后再给你送过来。谁得知这份外卖背后的真相,心里都会不是滋味不是?如果早知如此,我干嘛不自己头天在超市买好,第二天带到办公室,用微波炉加热一下不仅节约成本,超市买的盒饭,好歹保质期不会超过两三天,怎么都比180天的菜肴包“新鲜”吧?

  当然,我并不是一概否定现代食品加工工业的产品。菜肴包的制作,一般来说对于加工环境、卫生标准要求更高,加上冷链运输成本,据说是比新鲜食材的成本还要高。另一方面,菜肴包的制作和使用也符合现行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的法律法规。但菜肴包的使用,显然利用了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某些漏洞,打了擦边球。比如根据“消法”规定,消费者知情权包括生产地、日期、质量、规格等,但不包括食物的加工工序。消费者点外卖,以为是现场加工的,实际不是。有律师就认为,这种期望落差需要相关部门来界定。

  “合乎法律规定”跟“诚信做生意”,这是两码事。我看到有外卖店经营者拿菜肴包跟火车飞机上复热的餐包食品做类比,以证明不告知消费者是“跟随行业内的做法”,我觉得这个借口不合理。第一,火车飞机上出于安全考虑,禁止明火,这一点乘客都可以理解。第二,据我自己在高铁上买盒饭的经验,列车员是当着我的面用微波炉加热餐包的,加工过程我是知道的。按照我们中国人的理解,现炒现做的饭菜,图的就是新鲜热辣。你想咱老广,市场上禁售活鸡、大推冰鲜鸡的那会儿,主妇们见到冰鲜鸡,一脸鄙夷,嫌它有“雪味”。冰鲜鸡都不吃,现在让我吃陈尸半载、冰冻保存的陈年老鸡?想想都没了胃口。

  我记得在英国学习时,记得最清楚的一个场景,是房东太太从超市买了锡纸盒包装的印度咖喱饭,微波炉加热,出炉后还在上面浇了一层酸奶。坐在一旁的我看在眼里,内心翻了一百个白眼,劝她多吃健康食品。我对现代食品加工业产出的所谓“垃圾食品”没有成见,问题是,人家的咖喱饭上明码标记,什么原料、保质期多长、多少卡路里,消费者吃不吃,吃下去什么后果,完全自己决定。你不能拿消费者对菜肴包“有成见”,来否定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希望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尽快把相关法律法规的“漏洞”堵上,也希望有实力的商家,也能像某些堂食快餐店一样,在网络上直播你们后厨的状况,只要你们给我送新鲜热辣的饭菜过来,多花一点钱我也愿意。

责任编辑:万露

外卖 菜肴 知情权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