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奔的个人信息:除了掩藏极深的心思 统统被倒卖

裸奔的个人信息:除了掩藏极深的心思 统统被倒卖
2018年06月15日 02:52 新浪财经综合

  裸奔的个人信息

  来源:证券时报

  将公民个人身份证用另一个公民的私人手机拍照留存,总让人有些隐隐的担忧。

  马虹玫

  户政、车辆管理等相关业务通过网络办理,再快递到家的服务,免去不少办事民众跑腿等待的功夫。人们习惯甚至还有那么点依赖这些服务的便捷,我也不例外。前天傍晚,我在家中收到车管所寄来的文件。当然了,出于“你懂的”原因,这类快递业务由中国邮政EMS一家包揽。

  与邮递员交接文件时,两个环节让我产生了疑惑。邮政快递员先让我出示身份证,才能把文件给我。事情到这儿都挺顺溜,也挺正常。但是,当快递员拿出自己的手机拍下我的身份证留存之后,这事儿就耐人琢磨了。将公民个人身份证用另一个公民的私人手机拍照留存,总让人有些隐隐的担忧。这种担忧或显多余,快递员满脸的不高兴,他将手机里拍摄的其他身份证的图片,划拉了好几张让我看。也许因为耽误了他的时间,快递员非常不耐烦。他给了我两个选项,要不照做,拿文件;要不拒收,他走人。

  快递肯定是要收费的,二十元不讲价。快递员亮出脖子上挂着的微信二维码,手机扫码付款。付款对象是快递员个人而非邮局的公家账户。本想叫住他,请他给个付款票据什么的,也许因为我的小纠结已经耽误了他的工作进度,快递员匆忙离去。

  我的身份证,包括他展示给我看的那些人的身份证照片,就这样留在他手机上了。出于“程序”要求拍下身份证带走,只能寄望于他们有严格自律的职业操守,不会生出别的幺蛾子……心中却仍然放不下。毕竟,各种倒卖个人信息的新闻,在媒体上屡见不鲜。

  在手机上搜过房产信息,也搜过某品牌化妆品,再打开微博,好嘛,起始页就给你来个该品牌化妆品精准投放。没关注的房产等微博,也适时出现了,真可谓“贴心”。眼瞅着,互联网大数据比老公还更了解我的心思和动向。

  6月13日,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表示,分众将开启人脸识别功能,精准统计电梯广告实际收视率。智能营销机器可以使用红外线人脸识别功能,通过分析每一百个路人是低头还是抬头,精准获取广告收视率统计数据。看完这条信息,我连电梯里的广告都不敢直视了。不知怎地,突然想到百余年前,照相刚传进中国的时候,普通老百姓不敢面对镜头,认为镜头会将人的魂魄摄了去……今天当然是当笑话看,再细细一想,或许并非不无道理。在AI大范围运用的今天,除了掩藏极深的心思机器们暂时无法获取,其他的,如身高体重,骨骼内脏,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统统被记录、被对比、被存档、被解读、被倒卖……

  援引相关报道,2018年5月25日,欧盟新数据保护法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正式开始生效。在全球现有的数据隐私保护法规中,GDPR是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广、监管最严格的关于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法规。根据规定,企业对个人数据的处理一旦触发了GDPR的条款,则会面临着可高达企业全球年营业额的4%的罚款(企业全球年营业额的4%或2000万欧元,两者取高)。这部新法规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流程划出明确红线。除重罚之外,其管辖范围广及任何一家与欧盟有相关贸易往来的数字经济企业。

  互联网技术迅猛迭代,人工智能超级进化。前几年提到信息,用的是“高速路”进行指代和形容,现在路不够用,得用云,由此可见,信息巨量激增,各种各样的大数据云也是互联网相关企业布局的重点。技术可否不加限制地运用,技术与个人隐私的关系如何界定,技术伦理的边界在哪,学者与业界或在研究。作为如我一般的普通民众,在涉及个人信息的交涉时,是不是也该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为别的,我的信息我还不能多问几句吗?

  (作者系深圳自由撰稿人)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