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宏观: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 转型框架下的政策微调
长江宏观固收
事件描述
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宏观点评
加速转型仍是当前我国头等要务,防风险、去杠杆都是转型的必经过程。当前我国整个防风险、去杠杆的政策思路,都应该放在“转型”的大背景下去理解。我国自2011年开启经济转型,其中,2011-2015年是经济的自然出清阶段,传统工业板块收缩、经济增速完成换挡。2016年起,我国转型进入下半场,宏观政策调控开始助力旧经济出清,产业政策层面主要采用去产能等供给侧改革措施,金融政策层面则主要以金融体系防风险政策为代表,在化解经济、金融体系中积累的风险同时,也为转型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和金融支持。2017年底开始,防风险的内涵,进一步由金融防风险扩展至实体去杠杆,防风险、去杠杆开始进入攻坚阶段并延续至今。
防风险、去杠杆是一场“持久战”,“稳中求进”是有序推进防风险工作的重要前提。不论从历史经验还是顶层设计高度来看,防风险、去杠杆都是一场“持久战”,也是转型过程中必经的“阵痛期”。一方面,信用收缩对经济的影响正在加速显现,这在上半年基建等投资数据中已有明显体现,下半年经济存在阶段性下行压力;另一方面,信用收缩加速信用风险的暴露,使得信用违约趋于常态化,后续还需要借助市场化方式来化解风险。在经济总体承压的背景下,防范经济失速的重要性开始明显抬升,“稳中求进”成为有序推进防风险工作的重要前提。
“稳增长”政策微调背后,与近期海内外风险点的持续累积有关。其中,海外风险点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全球景气已过繁荣顶点等。中美贸易摩擦方面,在先后宣布对中国500亿和2000亿美元商品征税后,特朗普再次发表威胁言论,表示将对来自中国的所有50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全球经济方面,经济景气已过繁荣顶点,韩国和欧洲出口的暴跌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国内风险点主要来自信用收缩加快显现,使得下半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大。去年底以来,“紧信用”和“宽货币”组合搭配下,通过压缩债务的方式推动结构性去杠杆,首先从债务风险较高的非标融资入手。伴随信用收缩现象逐渐显性化,社融存量增速逐步回落、5月和6月回落节奏有所加快。信用收缩影响下,企业再融资压力加大,信用风险加快暴露,企业债券违约增多;与此同时,城投平台非标融资违约事件也陆续出现,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逐渐暴露。考虑到下半年信托贷款到期规模可能超过上半年、委托贷款调整压力依然较大,地方融资平台再融资压力或进一步增加,从而加大城投债违约风险。
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承压和债务压力上升的背景,政策根据形势微调,或有助于缓解地方融资平台再融资压力。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其中,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可能有助于缓解地方融资平台再融资压力,近期政策微调已有所体现。资管业务相关政策边际有所缓和,允许老产品投新资产,优先满足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续建项目以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防风险背景下,“宽货币”、“积极财政”基调不变、协同发力,目的是防范经济失速风险、加快经济结构转型。这就意味着本轮“稳增长”与以往不同,不会走传统周期下大规模放水、刺激房地产市场的“老路”。结合近期政策导向来看,经济或在“产业升级”领域,以及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三农小微、新型基建、生态环保等“补短板”领域,实现结构性发力。
政策微调下,经济下行压力缓解,市场预期有所修复,利率债短期可能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同时,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等措施,有助于缓解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有利于风险偏好修复,阶段性利好信用债、尤其是城投债。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