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文京:内心的召唤(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3:00 华夏时报

  访问者:这有点像香港电视剧《大时代》的那种感觉。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1980年代、1990年代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中关村那些资料,同样很激动人心。中国IT业的中坚力量,我们今天看来,差不多都是1988年出现在中关村的。

  王文京:蛮有意思的。中关村有几拨,1984年是最早的一拨。从华夏硅谷的陈春先到柳总他们,都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先是在政府或科学院研究所工作了几十年了,突然有一个机会让他们出来创业,他们就爆发了。到了1988年,像我和杨元庆这样一些人基本上都是文革后上的大学,工作或读研究生几年出来,就变成了第二批。再到后来,中关村出现了“海归派”,他们是第三批。

  访问者:从第一代中关村企业家,跨越到第二代,事实上只用了几年的时间。

  王文京:对。这个有历史原因,因为第一代企业家只有到1980年代之后才可以创业,1960年代的时候是不可能创业的,要不然他们1960年代就开始创业了。等第一代人创业的时候,第二代人已经大学毕业工作好几年了,他们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这是历史因素造成的。

  访问者:我个人感觉第一代人属于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那种人,是经过无数次淘汰之后剩下来的人。至于第二代、第三代其实都是接受过比较严格的训练的。

  王文京:第一代人他是老大学生,他的专业训练应该是没问题的,至于商业训练,其实严格来说第二代人也没经过什么特别训练。我们开始学财经不像今天有什么MBA、EMBA。至于我自己,因为是学财经的,相对来讲好一点。

  访问者:可是第一代人连一个基本的商业环境的熏陶都没有。

  王文京:你说的对。所以比较起来他们更不容易。他们完全在那样一个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走出来,反差是很大的。他们真的很不容易。

  访问者: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你已经从一个小伙子慢慢人到中年。如果你在照镜子你觉得跟你想像中的那个王文京像吗?

  王文京:我没这么去照镜子,没有这么审视过自己。我想基本上跟原来的自己还是差不多的。我倒觉得人总是可能会有变化的,你年轻的时候肯定是年轻时候的样子,小伙子的时候是小伙子的样子,你到中年的时候也会是中年的样子,这个要顺其自然。如果说从精神面貌上去看自己,是不是所期待的那个人,从我来讲,我感觉基本差不多。

  访问者:这么多年来很多人做企业慢慢做得麻木了,个人生活也慢慢变得麻木起来。你是如何保持活力和觉察力的?

  王文京:我觉得有三点可能是蛮重要的,第一是保持跟客户的接触;第二是保持跟员工的接触;第三是保持跟其他企业负责人的接触。除此之外,你要有一些阅读,掌握一些专业的和社会的动态信息。

  访问者:在做企业将近20年来的过程当中肯定会遇到自己心里面并不愿意去做却不得不去做的很多事情,内心里面的矛盾怎么来调和呢?

  王文京:还好吧,这方面这种精神压力我觉得很少。可能跟我们这个领域有关系。

  访问者:你觉得你和你的公司现在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