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文京:内心的召唤(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3:00 华夏时报

  村庄一直是王文京无法放弃的向往。他从村庄走到中国最大的城市,但是他的根却留在村庄里。“到时候我想找个小地方,海边,或者在山村,种花、劳动、读书,再把这些年的经历写个书……”

  没有人知道这样一个王文京是否更接近真实,但是对于更多人来说,王文京只是一个符号。他代表的是一个财富的神话,一个时代造就的奇迹。他是一个路标,而不是一个风向标。

  访问者:当你变成时代偶像和财富领袖,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故事后,今天回过头来看,自己最想成为的那种人是什么样子?

  王文京:可能在每个阶段不太一样。每个人小时候想过要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长大了又可能有不一样的目标和方向,年龄再大一些可能又不一样。我记得中学的时候有一个梦想是做新华社记者。到了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因为学的是财经,一些成功企业家的故事对我影响很大,所以也在逐渐改变自己的方向和目标。那时候想,如果日后有可能从事实业,往一个企业家的方向发展也是蛮好的。

  从1988年下定决心下海创办企业一直到现在,这个目标始终没有改变。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在某个领域里有所建树、有所成就的一个实业家。也许当我老了,想法可能会不一样,但至少现在我还没有改变。

  访问者:你很幸运,现在做的事情正好是年轻时候想去做的。很多人现在做的事情是跟自己的梦想背道而驰。比如说很多人想成为画家,但是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律师。

  王文京:他其实可以在做律师职业的同时继续从事绘画这个艺术。我觉得是可以的。他可以同时发展。你比如说律师可以是谋生之道,画画可以作为自己的爱好。你要真正想成为画家的话,谋生已经不成为问题,因为思考的已经不再是谋生这个层次了。很多人一直浑浑噩噩,自己也没搞清楚到底想要什么,那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

  访问者:这样浑浑噩噩的人挺多的,真正想明白的人很少。

  王文京:这可能也是一种选择吧,我就想这么过,这也是一种状态。他如果不想这么过,比如说他对自己这种精神很不满意,他想改变,他就应该去改变;如果不改变的话,是比较遗憾的。但是他自己如果没觉得不满意,觉得挺满足,那也没什么,这个状态也挺好的。我觉得比较幸福的人应该是在法律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比较不幸的是自己想做的事儿没有去做,比较遗憾的是自己想做的事儿没有做成。但是最不幸的就是自己想做的事儿是没有去做。这三个状态是不一样的。

  访问者:我们回过头来看你1988年去做公司,一直做到今天,它应不应该算是一件比较幸福的事?

  王文京:至少在中国、在这个时代选择做公司,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儿,因为正好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社会转型这样一个时期,正好呼唤企业家和实业家的出现。在这个时候选择做这样一件事儿,既符合整个时代的潮流,也符合整个中国社会的需求。中国正在从原来那种停滞的社会状态向工商经济社会转型,你的机会会多一些,改变会多一些,挑战会多一些,这非常有意思。之前已经经过了20年,之后至少还有20年,这40年将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整个中国历史上回过头来看也是一个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的时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