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曾春光:30%财政超收是好还是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9日 21:55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曾春光

  去年财政超收7000多亿元,占到财政收入的30%!这个数据的确令人鼓舞。因为这说明国家的国库比预想的要充裕的多,钱多了肯定是所有国人都皆大欢喜的事情。更不要说,这些钱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加大对民生和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

  比如,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支出1561.76亿元,增长45.1%,安排用于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增长25.2%,安排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1.6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4.2%等等。

  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财政超收是好事,不是坏事。

  但另一方面,又让人不得不思考:财政收入怎么可能超收近三成呢?难道是我们的政府预算部门没有考虑到2007年的中国经济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吗?还是那些预算官员们担心预算报多了、事先打出点富裕?

  但是即便说考虑到种种不可预见因素,对预算目标不太确定,也不可能有30%这样大的超收。因为按照国际惯例,预算超收一般达到5%之内才算比较正常。

  一项统计显示,过去6年,预算增速与实际增速误差达一倍左右,中央财政超收在3000亿元左右。而2006年财政超收收入则达到前6年总和的3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超收4168亿元。

  令业界担心的是,对于规范财政超收,财政部门仍留下了制度“活口”——对确需当年使用的超收收入,要根据收入进度情况,提前做好超收收入安排预案。此项规定,仍表明有相当部分财政超收收入,纳入不了预算的盘子。

  “财政收入连年增长,本身是件好事,但钱多了更要强调财政预算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一定要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在本次两会上对媒体强调,“只有把财政资金分配得合理公正,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现实情况是,目前,政府财政距离效益财政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手紧一紧就能省出一两个亿。如果财政资金都是有效率的,合作医疗、老百姓看不起病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毋庸置疑,要想杜绝和有效管理国家财政超收,其重要制度出口是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度。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近日表示,我国将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管理。

  今年财政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进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使用办法。从2008年起,年度执行中如有超收,除按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有关支出,以及用于削减财政赤字、解决历史债务、特殊的一次性支出等必要支出外,原则上不再追加具体支出,都列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转到以后年度经过预算安排使用,以利更好地保障重点支出需要,规范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

  同时,两会预算报告提出,今年安排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32亿元以备以后使用。

  而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也是主要解决超收收入长期游离于预算监督之外的问题。去年我国安排500亿元设立了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今年进一步增加了这部分基金的预算规模,预算调节基金的作用将更加显著。

  但如何将超收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是近年来一直受关注的问题。设立预算调节基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政府的自由裁量权,使这部分游离于人大监督之外的财政超收资金纳入了预算。设立这项基金可以在财政增收时保留部分结余,以保证财政欠收时不会马上形成赤字。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要让预算官员们在拨弄盘子时也要深思熟虑些。但愿明年“超收”不再成为热点话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