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7:通胀之虎徘徊民生倍感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9:09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宏宸

  建言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货膨胀对民生空间的挤压?专家认为,单纯的行政干预效果可能非常有限,要减小通货膨胀对民生的伤害,需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其一,重新恢复保值储蓄,避免居民储蓄快速缩水;其二,应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避免通货膨胀蚕食民生空间的有效措施;第三,尽快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2007年,中国物价“涨声”一片。与前几年蜂拥而上的公共服务价格领跑“涨声”不同,今年是以猪肉领军的粮油禽蛋价格集体上涨,通货膨胀的脚步正在步步进逼,给民生带来不少压力。

  首度预警全面通胀风险

  继房价、股价之后,肉价在2007年的夏天成为整个中国最新的焦点。上自国家总理,下至黎民百姓,从来没有这么多眼睛紧盯猪肉。

  在北京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肉价二十多天涨了14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表明,今年5月,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平均上涨10.5%,禽、蛋等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同时向上。

  涨势正在渐渐蔓延。在深圳,星罗棋布的连锁快餐店“嘉旺”贴出公告,宣布6月起调整快餐价格。

  物价波动很快反映在统计数据上,今年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标志物价变动、衡量通货膨胀高低的主要经济指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月同比上涨3.4%,超过银行3.06%的

存款利率,也越过3%的加息“警戒线”。

  事实上,进入2007年以来,中国物价上涨已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议题,除了从没停止过上涨脚步的房价外,猪肉、粮油、煤、电、气、水等几乎所有吃穿住行的消费品价格,都在你追我赶地上涨。在高价方便面6月份已率先提价后,从7月26日开始,以华龙、白象等为首,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的中低价方便面价格将整体上调。

  特别是今年7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7.8%,使通胀风险仍在加大。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4%,与6月份的2.5%相比,增速小幅回落。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8%,远高于5月的6.3%和6月的6.7%。在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6月份CPI同比增长4.4%,为近三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今年8月8日,中国央行公布的《二00七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这是央行首度预警全面通胀风险。

  对“今年以来中国价格总水平上升较快,8、9、10三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均超过6%”的回应,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并不是价格全面上涨的严重通货膨胀。该负责人指出,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猪肉和食用植物油等食品价格引发的结构性上涨。

  中低收入群体受影响最大

  在物价上涨后面更大的是民生问题。就在学界对当前中国经济是否通胀存在争议时,今年以来普通民众感觉到物价快速上涨带来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今年以来,不仅包括住房在内的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由于原材料涨价,就连方便面的价格也开始上涨。而最近一项全国调查显示,90.9%的人对粮油肉蛋等价格上涨已有切身体会,78%的人认为粮油猪肉价格上涨使自己利益受损。

  所谓通货膨胀,说简单点,就是这也涨价,那也涨价,生活必需品价格高歌猛进,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可以想见,如果收入增长赶不上CPI的增幅,那么,当前生活好的家庭可能被拖入一般水平,原先一般水平的可能仅能温饱,而原来仅能温饱的,则面临生计危机了。

  2007年以来,令人紧张不安的涨价消息从未间断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一场大范围的物价,尤其是民生物价上涨席卷全国,速度惊人。除了房价大幅上涨外,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也在加快上涨,煤、电、汽、水等几乎所有消费品都在上涨,通货膨胀对民生空间的严重挤压和威胁使百姓叫苦不迭,越来越多的家庭沦为贫困或陷入对贫困的恐惧中。

  广州乃至广东省,可以说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然而,面对煤气、汽油、服装、食用油、牛奶、肉类纷纷涨价,很多广州市民明显感觉物价上涨,压力增大了。记者采访的几位市民,纷纷道出自己的苦衷。市民何先生的账单记载,10月份食品的支出是326元,“比去年这个时候多花了100多元,但吃的东西都没有以前好。”市民陈女士这样说,上个月仅生活用品的支出大概就有1000多元,比以往多了400多元……

  经济学家余南平教授认为,尽管近年来居民消费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扣除通胀方面的影响再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并没有太大起色,另外,内部价格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农产品,特别是粮油制品价格存在大起大落,对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来说,负担非常的大。经济增长过热或者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中低收入群体。这类人群的收入增长很难跟上物价飞涨的脚步。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因物价上涨,政府对低收入群众进行一些补贴,估计会提高低保。中央现在有能力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方面的投入。

  通胀带来三大方面伤害

  专家指出,对于我国而言,持续的物价上涨至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改善民生造成负面影响:首先,不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从这次物价上涨的情况来看,涉及老百姓基本生活需求的必需品如猪肉、食用油、柴油、液化气等是此次推动CPI不断上新台阶的主要动力。而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无疑会对老百姓为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支出形成挤压。

  其次,不利于提高国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在收入分配中,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一个痼疾。以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为例,目前我国劳动工资只占GDP的15%左右,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不少发展中国家。此外,通胀还能通过“强制储蓄效应”,把居民、企业持有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发行货币的政府部门,这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最后,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通胀具有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功能。对于收入水平不同的社会阶层,通胀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胀条件下社会容易放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货膨胀对民生空间的挤压?专家认为,单纯的行政干预效果可能非常有限,要减小通货膨胀对民生的伤害,需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其一,重新恢复保值储蓄,避免居民储蓄快速缩水;其二,应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避免通货膨胀蚕食民生空间的有效措施;第三,尽快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明年加大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还处在结构性物价上涨阶段,尚未步入明显通胀区域。但在经济仍然过热、流动性依然过剩的背景下,出现明显通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如此,改善民生工作无疑将面临更大困难。因此,采取多种宏观调控措施,多管齐下,努力将明显通胀抑制在苗头阶段,就自然而然地将成为当前和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实际上,防止明显通胀不仅是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更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工作的需要。

  我国政府明确表示,2008年将“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根据会议部署,明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就业,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并且加快面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廉租住房建设。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还提出,明年将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强调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