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煤制油”可缓解能源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5:42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邱登科

  路径

  有专家指出,我国煤炭资源特别丰富,探明可采储量1万多亿吨,而且其中58%以上为褐煤和低变烟煤。利用特殊的手段可把它们液化为柴油和汽油,按平均3吨煤转化成1吨煤液化油(相当于石油)计算,则全部可转变为1000多亿吨石油,已超过全世界石油总储量,这足够中国用上几百年。以煤制油是解决我国石油能源紧缺的最重要途径!

  我国石油资源匮乏,剩余开采储量仅为26亿吨,去年自采原油1.8亿吨,进口1.2亿吨,进口量超过了40%的警戒线,已对我国能源战略安全构成威胁。

  有专家指出,我国煤炭资源特别丰富,探明可采储量1万多亿吨,而且其中58%以上为褐煤和低变烟煤。利用特殊的手段可把它们液化为柴油和汽油,按平均3吨煤转化成1吨煤液化油(相当于石油)计算,则全部可转变为1000多亿吨石油,已超过全世界石油总储量,这足够中国用上几百年。以煤制油是解决我国石油

能源紧缺的最重要途径!

  接受采访的业界人士表示,尽管煤炭和燃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对于我国非平衡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和均衡至关重要。为此,我国政府对“煤制油”的技术推广非常重视,曾先后把煤制油列入“863”、“973”和“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给予支持。

  大规模推广要突破两大难关

  但有关知情人士同时表示,“煤制油”在中国的进展并不顺利,深入分析,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煤制油技术工艺苛刻、投资大。煤制油分为“间接液化法”和“直接液化法”二大类。“间接液化法”吨油基建投资在一万元以上,另外它的运行成本也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推广发展。“直接液化法”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进入产业化,关键在于它的工艺条件十分苛刻,设备制造难度大,操作风险高,同时投资也大(吨油基建投资8000元以上)。

  其次,目前煤制油所用原料煤在炼钢、制焦、制气、冶金、燃烧等方面也在使用,因此价格较高,原料较紧张。

  “热溶催化法”曙光初现

  如何在简化工艺、降低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又能将原料要求降低,使用低品质的煤炭也能生产出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汽油和柴油呢?近二十多年来有许许多多的投资机构试图介入这个技术高精尖、投资成本巨大的领域,但大部分都无功而返。能够苦苦支撑下来的,可谓凤毛麟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硕果仅存的执着于这一事业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该公司董事长吴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埋头苦干近十年,吸引了一批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一些老科研工作者联合攻关,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油的热溶催化工艺”。2003年,科技部将该项目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5年11月,广东省科技厅在珠海召开鉴定会,由国内多名顶尖级石化、炼油、煤制油领域的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高度评价热溶催化工艺方法“工艺条件温和、操作安全、投资较少、设备容易制造”。

  据参与鉴定的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院长吴春来教授介绍,对于煤炭的直接液化法来说,国际上采用的通用方法是高压加氢法,它在450℃温度,170-200个大气压下喷入氢气使煤炭液化。但这种方法工艺苛刻、投资大、设备的制造要求高(特别是动设备还需进口),安全和稳定的运行也受到质疑。而温和条件下直接液化法(即热溶催化法)由于只需在400℃温度、60公斤压力且不需要喷气态氢就能使煤炭液化,所以投资大大减少、设备全部可以国内制造、运行也稳定可靠。

  吴春来特别指出,热溶催化法使用的原材料是褐煤,这是一种发热量低、高水、高灰、高硫的劣质煤,在我国储量极大(已探明的就1200多亿吨),用褐煤做原料,简直就是变废为宝。且我们在整个转化过程采用集成工艺,把制油、制气综合起来,真正把褐煤吃干榨尽、实行高效转化利用、环境友好的目的。

  获得广泛社会支持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责任感,加上巨大的市场前景,使得大量企业界人士对煤制油这项富有远景的事业始终满怀希望。一家拥有千亿以上资金的著名

房地产公司积极参与到这项事业,使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无资金之虞,且更加充满活力。两个国家甲级化工设计单位,在几十亿、上百亿工程设计任务十分饱满的情况下,抽调包括设计大师、总工程师等在内的几十人的精兵强将组成设计班子日夜兼程赶图;几家国内数一数二的设备制造商也保证以最低的价格、最优的质量、最快的速度完成设备配套任务。

  这种来自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使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快了前期建设步伐。记者在工地上看到的是机器隆隆、桩桩阵阵的一片繁忙景象。在小批试制成功通过鉴定的基础上,该公司又自筹一亿多元资金,正在建设日处理6.6吨煤的中试基地,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建成运行。

  呼吁政策支持建设原料基地

  但吴克同时表示,对于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的煤制油项目,从试验到工业化生产必须经历一系列的装置放大的试验。

  试验步骤包括实验室规模(简称BSU,即日处理数公斤至数百公斤煤,该公司已运行六年,确立了较全面简洁的工艺流程,并通过鉴定);中试规模(简称PDU,即日处理一到十吨煤,该公司在建设之中,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运行);以及大型工业性试验装置(简称PP,即日处理数百吨煤)。

  该公司的PP装置为年产油30万吨,因此需煤量比较大,必须建在褐煤矿基地,并配置一定数量的褐煤储量(在PP成功后,很快会建设300万吨规模以上的大型生产基地,所以也必须一并考虑褐煤储量满足50年工业化生产需要)。但有些地方政府并不了解PP装置是工业化生产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缺失这个环节将对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带来极大风险,说不定几百亿的投资就会变成一堆废墟)。所以在资源配置、立项方面遭遇到不少阻力。

  应及早推向产业化

  接受采访的业界人士纷纷呼吁,像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这样一个民营企业,十多年来筹集几亿资金为解决我国石油能源紧缺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确是难能可贵,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PP项目的立项和资源配置上对这一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以便尽早把这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煤制油项目推向产业化,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洁净能源,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