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用利率政策转化经济发展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9:0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评论员 金鸣

  观点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减少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而转向更多依靠内需发展。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改善医疗养老等问题,消除人民的不确定性,以减少储蓄并扩大消费和内需的过程,也符合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在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方面会议会对当年经济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指出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会议将为次年的经济工作定调,并对主要的工作进行部署,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而作为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毫无疑问更值得关注。

  2007年,高歌猛进中隐伏危机

  即将过去的2007年,我国经济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亦隐伏着一些危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另外,中国的贸易顺差还在大幅度增长。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中国累计贸易顺差为1856.5亿美元,9月当月贸易顺差为239.1亿美元。按照2006年贸易顺差的增长模式,4季度的贸易顺差平均值要大大高于前9个月的平均值(高出80%以上),因此2007年贸易顺差可能够达到甚至超过2800亿美元。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数据同时亦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9月份同比上涨6.2%)。其中上涨较快的主要是食品价格。就9月份本身的年同比数据上涨6.2%而言,物价上升的幅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经过一定消除季节波动的调整,可以发现与8月份相比较,9月份的物价指数已经出现0.08%小幅度的下降,折合成年率后,下降幅度已经接近1%。虽然目前物价指数略为下降,但通货膨胀的形势仍较为严峻由于美元持续贬值战,国内经济所能容纳的通货膨胀容量已经被打破;股市对过剩流动性吸纳的能力正在下降。一个对多数人没有赚钱效应的股市,就不能充分吸纳过剩的储蓄资金,潜在的通胀很容易转化为现实通胀;不正确的宏观调控将会加剧通胀。

  “两防”代替“一防”成宏调首要任务

  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作出判断,就是:目前我国的经济是大发展中仍有小问题,高歌猛进中隐伏危机。从刚刚闭幕的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这个判断与中央权威机构的决策是基本一致的。2008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2007年总体一致,使得2007年制定的主要政策将在2008年保持延续。同时按照十七大的要求以及2007年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了一些新的提法和部署,这些变化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在前几年的宏观调控中,由于经济总体保持高增长、低物价的走势,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主要集中在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方面。从2008年的走势看,由于国际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油价格、粮食价格难以明显回落,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格局难以改变,资源和资源品价格改革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使得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继续加大,企业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消化成本压力已经接近极限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胀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偏快引起。因此,今年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10多年来我国首次提出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而此轮宏观调控以来的说法一直是稳健以及稳中从紧。

  关于货币政策的这一新的提法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当前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投资增长过快、信贷增长过快、国际国内经济失衡、通货膨胀等要么属于货币领域的问题,要么跟货币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因此货币政策调整可以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此前货币政策虽然具有紧缩的倾向,譬如2007年5次升息,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从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紧缩的力度远远不够,2008年紧缩的力度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

  改善民生是明年工作亮点

  十七大报告专门对如何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积极出台政策,积极改善民生也成为2008年除宏观调控之外的一大亮点。

  政策的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农产品补贴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二是利用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大好时机,通过财政加大对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的投入。这些政策一方面可以改变居民收入增长滞后经济增长的状况,缩小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促进消费的增长,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情况下,消费有望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发展阶段。

  但是,收缩流动性仅对股市起些抑制作用,在房地产等生产性领域,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反而引起供给的进一歩紧缺,例如,收缩投资使得

房价越调越涨。再例如,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国务院采取的不是防止投资增长,而是指令增加投资。实践已经证明,“两防政策”是相互矛盾的。不管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住了经济增长过快,而对抑制通货膨胀根本没有效果。

  当然,因为生产周期、价格传导等时滞因素,以及供需总量的巨大,使得真正由此形成显性的通胀,产生一定的容度和一定的滞后期,这个容度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一些空间。对凡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如汽油价、房价、食品价等持续上涨的问题,我们都应该运用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调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是根本

  我国目前经济领域中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贸易失衡。除了贸易摩擦频繁发生,高贸易顺差还使

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同时更重要的是扰乱了国内经济秩序,造成外汇储备过大、国内流动性过剩以及经济增长偏快。而且出口低附加值的产品,“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浪费了大量国内的宝贵资源。而以高储蓄和低消费为表现形式的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是以贸易顺差为表现的外部失衡的重要原因。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减少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而转向更多依靠内需发展。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改善医疗养老等问题,消除人民的不确定性,以减少储蓄并扩大消费和内需的过程,也符合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作为一个开放经济体和贸易大国,在外汇储备不断创新高的情况下,央行应该充分发挥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的协调作用,而不是通过一种调节手段去代替另一种调节手段的方式来解决经济中的问题。我们担心,汇率政策替代利率政策后会出现

人民币汇率对外灵活和利率对内僵化的局面,在资本管制和外汇产品缺乏的情况下,显然无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退一步说,如果利率市场化后带来了金融机构的大面积危机,政府还有能力对国内利率进行控制,而汇率则涉及到国际因素,政府回旋余地则很小。因此,未来的宏观调控的手段应更加多元化,采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财政政策的有机组合、综合运用。

  政府的目标是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其首要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不是速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只有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够创造出足够的就业机会。中国的结构性扭曲需要根本性的政策转变,在这一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之前,还有继续恶化的可能。但坏事也有转变成好事的可能,当问题越来越明显的时候,决策者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也提高了,将共识付诸实践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政策和制度的弹性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功的根本之所在,相信这样的弹性在解决结构性扭曲方面也将发挥其优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