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詹得雄:小心金融产品蒙了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07:0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詹得雄

  如果有一件产品,包装美轮美奂,但说明书含糊其词,弄不清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你一定不敢买,心想会不会上当呢?

  说到产品,在中国人原有的概念里,总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然而现在不一样了。有些产品常常叫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金融产品。

  这个问题之所以最近突出出来,是因为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风波让许多人吃了亏。很多人赔了钱之后,还不知道人家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到这时候,人们才会想到:我当初怎么会糊里糊涂地买呢?

  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9月24日的署名文章说:“金融市场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管理者对近年来引入的越来越复杂的新金融产品采取不干涉的态度,这些产品远不是透明的。”

  就以次级房屋抵押贷款为例:银行为了多贷款多获利,便向200多万个信贷记录不佳的用户发放抵押贷款。这种贷款初看起来特别便宜而又容易得到,于是大量的资金贷了出去。银行知道风险很大,于是来了个“证券化”花招,即把这些贷款“切开再揉碎”后重新包装,经几次转售,最终变成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和世界各国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美轮美奂的产品便呈现在你的面前了。

  不是有评级机构吗?它们不是有监督的责任吗?别太天真了。这些机构往往给这些产品有利的评级,因为给评级机构发薪的人正是推出这些产品的人。所以,向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一揽子计划投资的人,不知道这些证券到底值多少钱。

  这种不透明现在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注意。德国在上次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但遭到奉行所谓盎格鲁—撒克逊式自由资本主义的美国和英国的反对。他们认为,金融产品透明了,就泄露了商业机密,也失去了产品的魅力。他们讽刺要求透明的人是“输不起”。所以,有人评论说,这实际上在告诉大家:在金融市场的“狂野的西部”,是没有警察会来帮你忙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不过,这种牛仔式的态度毕竟不得人心。法国总统萨科齐已命令财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起草一个计划,迫使金融机构透露更多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信息,并准备再次把这个问题提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去。

  当今的世界经济,变得越来越靠金融来推动,所以有人说工业资本主义已变成了金融资本主义。极少数人获得了极大的收益。据美国政策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前20位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经理2006年的平均收入高达6.756亿美元。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钱从哪里来?

  近来,在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就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大大地炒作了一番。其实,中国产品绝大部分是好的,总体是安全的。即使有些出口产品存在问题,中国也都认真对待,抓紧改进,体现了很大的透明度。为此,《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上述文章写道:“就在中国人努力清理其出口产品的时候,美国应该再次向世人保证,它也将认真对它输出的主要出口品(金融产品)承担责任。”

  (作者为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