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严峻能源态势挑战现代化进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5:46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超越危机·述评

  能源既是经济的一部分,又是经济运行的基础。能源对国家安全、社会运行、生态环境、人们生活和文明均有重大影响,是当代社会与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核心的问题。能源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推动或制约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能源是经济的血液,社会生活的中心。

  本报记者 肖可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并与现代化休戚相关。因为能源是现代生产的主要动力来源。现代化生产是建立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基础上的高效生产,所有这些过程都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现代化程度越高,对能源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就越高。现代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也要消耗大量能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的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都是用能源换取来的。

  能源既是经济的一部分,又是经济运行的基础。能源对国家安全、社会运行、生态环境、人们生活和文明均有重大影响,是当代社会与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核心的问题。能源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推动或制约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能源是经济的血液,社会生活的中心。

  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与时俱进的能源战略的支撑,必须高度关注中国的能源趋势,制定符合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能源战略。在制定能源战略时,必须认真剖析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国情,关注深层次影响中国能源发展的四大要素:智力与文化(包括人的理念、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科技与创新);信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与信息平台);金融(包括资本运作、

汇率、货币流与经验):体制与管理(包括市场机制、各种配套的政策、监督调控体系与效率)。

  能源供需矛盾尖锐

  我国能源的保有储量、能源结构、较落后的能源转换方式和运行机制与开发技术等,使中国经济现代化面对重大挑战。

  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1%,石油储量占2%,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矿物能源紧缺。

  我国能源消费量虽然人均仅为世界人均的一半,发达国家人均销量总量的1/7,但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已达13.7亿吨标准煤,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1%,成为仅次于美日的能源消费大国。照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能源总需求将达29亿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2.2倍。在矿物能源中,我国煤炭储量能满足发展需求。但从能源结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考虑,则应大力压缩煤能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由目前的71%,调整到60%以下。

  目前,我国耗油量已占全球7%,其中33%需依赖进口。面对陆上油田已日益老化,储量不足,和日益发展的汽车等耗油大行业(据报导,2004年,中国将有450万辆

新车上路和工业用油猛增),照此发展,到2020年,中国的原油进口将达60%以上。这潜伏着极为严重的经济问题。

  目前,全球原油日销量已达8200万桶,较10年前增加了17%,日产原油为8100万桶-8700万桶间波动,世界原油增长量的约40%供应中国的增长需求,中东、非洲与南美等产油地区,政局不稳,和其它种种原因,使油价较去年上扬了60%,带动了美国同期标准普尔

股票指数上涨了27%。预示新一轮的石油危机将来临。专家推测,原油价将上扬到每桶65美元以上(目前在50美元-53美元/桶间波动)。

  专家预测,今年中国将进口原油1.2亿吨(8.8亿桶),按每桶上涨10美元计,需多支付88亿美元,仅油一项,将使中国贸易差额达300亿美元,拖累GDP下降0.7-0.8个百分点,中等石油危机,将使中国经济下滑1.2-1.4个百分点;严重石油危机,将使中国经济下滑3.5-4个百分点。仅从原油波动的剖析可知,能源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落后方式造成巨大损失

  煤炭在支持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危及我国生态和人们健康。由于燃煤,我国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约2160万吨。它对生态环境是一种慢性、迭加性的危害,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呼吸器官疾病,通过叶面进入植物体,破坏其正常生理机能,降低光合作用造成危害,以酸雨形式破坏土壤、森林、水体的性质和影响大气能见度;每年因煤炭生产释放出47亿立方米甲烷,其温室效应较二氧化碳大20-60倍,对臭氧层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已存积煤矸石16亿吨,每年仍以1亿吨速度增长,占用大量土地,严重污染水土等。

  有关方面对322个城市的空气状况进行调查中,233个城市(占调查数72%〕,空气污染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大大超过城市本身的净化能力;30%的地区降酸雨。

  据专家专析,因空气污染,使国民经济损失2-3个百分点。照此发展,到2020年,我国将为此付出3900亿美元的代价,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可见,对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潜在冲击何等严重!

  能源压力考验决策智慧

  若不能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与面对的能源态势;制定与时俱进的能源战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规则的配套的能源政策与运行监管体系,要实现未来2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科学发展观是制定中国未来20年能源战略的指导思想。在方法论方面,从发生学而不是现象学出发,唯物辩论,系统与非线性分析方法分析能源与经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人们健康与文明等诸多方面的相互关系。

  立足国内,立足现实,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力争在沿海和大陆建设若干个新的抽气能源基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探索与建立几个稳定的国外原油供应基地;加强组织建设与指导,组建国家能源部或具有政府职能的国家能源委员会,制定配套的相关政策和监督、指导、咨询信息系统;合理调整各类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集中精英,攻克新能源和洁煤关键技术,并将其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提高煤能转换方式与效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各种大、中、小型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和新能源;提高水能、新能源、核能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使他们的比例在2020年达到40%-50%。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