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多用市场眼光看待价格波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13:47 中国财经报

  易锋

  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猪肉、食用油等农副产品的价格大幅波动。3至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3个月超过3%,5月份达到3.4%。进入7月份,北京、广州等地猪肉价格再度上涨。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专家预测,农副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正确看待和分析这一现象是正确应对的前提。但是,不少人一看到物价上涨,尤其是像猪肉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心里就发毛,就要找市长,即借助行政手段减缓甚至遏止物价波动。最典型的莫过于兰州出台牛肉面“限价令”了。其实,对于不属垄断领域和公共品范畴的价格波动,应该多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应对手段也基本应该是“找市场”去。

  猪肉、食用油、蔬菜,甚至包括牛肉面攸关百姓民生,政府理所当然要对其价格波动等情况予以密切关注,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应该怎么关注。猪肉等农副产品既非

垄断行业也非公共产品,而是市场竞争状态下的私人产品。按照公认的经济学解释,在这一领域,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如果政府不注意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自身的调整功能,而是借助行政手段,即使在短期内暂时解决了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消费和价格方面的问题,从长期看则很难解决产品供求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同时还会带来较大的行政成本和其他副作用。当然,政府的“有形之手”并非没有用武之地,要着眼于维护和完善市场机制的机能,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中介、流通等服务水平。此外,要对在物价上涨中受到冲击的中低收入居民提供补贴等公共服务。

  事实上,猪肉等农副产品上半年的价格波动正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据专家分析,受国内外多种因素作用,近年来我国猪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其中包括生产资料、原料和劳动力成本等不断上升,农民养殖和种植的利润减少,市场风险增大,生产积极性受挫,最终导致产量下降。从更长期的背景看,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后一直在较低水平上运行。这一轮价格上涨,是在农产品价格长期较低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对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一种合理补偿,是价值规律在发挥其调节作用。一味把过去的农副产品低价作为“参照系”本身就不合理。

  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农副产品的供需结构都会发生相应变化,经过一段时间,最终达到一种新的供给和需求动态均衡。此时,价格就会逐渐趋于稳定。这正是市场机制和价格的独特“魔力”和魅力所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