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马鞍山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见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20:55 中国财经报
□ 本报记者 孟秀敏 徐丽红 通讯员 程巍东 一连几天大雨,马鞍山难得放晴。乡间路旁,灌满雨水的沟渠、水塘星罗棋布,越发显出江南水乡的盎然生机。如此景致,让记者一时竟无法与饮水安全联系起来。 从吃沟里的水到喝上自来水 “那沟里的水脏得要命,烧开了还起沫子,喝了拉肚子的。”指着自家门前的水塘,当涂县塘南镇桃元村的李储箴老人记忆犹新,“最早就是挑沟里的水喝嘛,没办法,只有放上点明矾,让水沉淀沉淀。” 不到下午5点,李老伯已在厨房忙活起晚饭。灶旁是洁白的自来水池,拧开水龙头,哗哗的水流纯净、清澈。 “这水好,多花点钱都愿意。”老人开心地说,“那怎么还用这个?”见水池旁放了口粗大的水缸,记者问。“怕停水啊。”老人答道。“水厂24小时供水,不会停水的。你老吃多少接多少,不要放在缸里存着,那样水质就不好了。”听到水厂的人这样说,老人放心了,连连点头。 李储箴家刚刚用上的自来水,来自距桃元村10多里外的大公圩中心水厂。 跨过刚刚铺好还没干透的水泥路放眼望去,除了崭新的泵房、沉淀池等大型设施,尚在建设中的厂区环境,多少还有点儿荒凉。 “现在就是忙着铺管道。老百姓用水急,供水要紧啊!”水厂厂长宗明贤对记者解释道,大公圩中心水厂设计能力6万吨,要供应6个乡镇22万人,去年4月23日动工,今年春节前试运行,6月底已开始为塘南镇在内的两个乡镇供水,7月份,便能供应5个乡镇的18万人了。 “没供上水的村吵得可厉害呢。‘为啥他们用上了,我们没用上?’”宗厂长内心的骄傲难以掩饰,“我跟一个村书记开玩笑:停你3天水咋样?村书记说,那我的头就要被村里的人打烂了。” 群众的期盼,可见一斑。 大水厂取代小水厂 其实,李储箴家5年前就喝上了“自来水”,只不过那水出自村里的小水厂,水源、水质都没有保障。 水塘边一间简陋的民房,就是桃元村原来的水厂了。两只绿色的圆柱形大水罐使这间屋子越发显得狭小局促。两只水罐一为过滤,一为沉淀,曾经供应着村里500户2000多人用水。 戴着一副眼镜的卫民是本村人,5年前办了这个水厂。然而,同市里很多类似的小水厂一样,卫民的水厂也因规模小、制水工艺简陋、出厂水水质不达标,面临兼并整合。 如今,卫民的水厂已经停了,他自己也用上了新水厂的自来水。“比原来的水好了许多倍。”尽管情绪仍有些低落,话却说得心平气和。 和卫民的水厂比起来,共投资6000多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000多万的大公圩中心水厂自然不同凡响。 “对水厂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水源。大公圩水厂的水源来自青山河,其源头是皖南山区泾县的山泉水,属二类水质,基本上没被污染。水引进来以后,经过反应池——沉淀池——砂滤池——清水池,然后输送出去。从这儿出来的水,用肉眼几乎辨别不出和矿泉水有啥区别。”宗明贤带着我们沿着生产流程边走边说。 站在巨大的沉淀池边上,宗明贤看了看池子里的水,惋惜地说,这水已经超过了24小时,能见度不足50公分,今天必须放掉了。他接着补充道,这里的水必须一直流动,正常情况下,能见度要达到一两米以上。 “规范应该是最低标准。”他说。 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美 城乡经济的快速增长,使马鞍山市农村饮水和农村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工矿业发展引起的水质污染在逐渐加重,农村供水设施简陋带来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也在不断显现。据调查,因水源受污染、水厂规模小、净水设施简陋以及水量不足等原因,马鞍山市农村饮水不安全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人口有61.67万人之多。 2005年,马鞍山市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筹资方式是政府补助为引导,市场运作为主导,群众自筹为补充。市财政连续3年在预算中共计安排引导资金6700余万元,占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县区乡镇两级政府也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当涂县还通过特许经营的形式吸引宗明贤这样的投资商兴办农村供水设施。自2005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已完成投资1.52亿元,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43万多人,今年底以前这项工程即可全面完成。 今年起,安徽省把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列入全省12项民生工程当中,提出从2007年至2011年,用5年时间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惠及百姓1680万人。所需资金除积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争取中央投资外,其余由省与市、县按3∶7比例负担。2007年全省重点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2亿元。 省长王金山就此指出,民生工程中如农村饮水安全等公益性建设项目,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加以推进,同时探索以水养水新机制,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走上农民长期受益、自身良性发展的轨道。 党和政府的关怀,正如一泓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使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美。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