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利率传导机制因何失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13:22 中国财经报

  周兆平

  □目前在我国,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变动之间缺乏足够的关联性,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价格“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资金背后真正的供求关系,导致利率传导机制失效。

  当前,金融资产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由此引发的投资过热、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令人担忧。为此,央行频频使用货币政策。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8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次提高存贷款利率。特别是今年5月18日同时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存贷款利率,并且实行差别上调,降低银行利差,更是表明了央行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决心。但是,日前通胀压力仍在持续,央行随时可能继续运用加息等调控措施。

  利率传导机制存在失效

  近期实施的货币政策,虽然对紧缩流动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根据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形成市场利率,最终调节社会总需求。而目前在我国,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之间似乎缺乏一致性,几乎是两个不相关的中介变量。仅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却不能通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来形成合理的市场化利率水平,必然会造成利率杠杆的传导失效。目前,虽然采取了加息等措施,但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价格“风向标”,却不能反映资金背后真正的供求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低利率政策和利率管制助长了投资过热。

  企业的投资决策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和成本的比较。一方面,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平均有了较大增长,再加上企业所得税赋减轻,使企业投资回报率增长较快。反映投资成本的利率虽然也在上调,但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从而激发企业的投资冲动;另一方面,巨大的存贷利差和各种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也使银行有强大的扩张信贷的冲动。从以上两方面来讲,利率的调节作用都不明显。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被弱化。

  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如果没有有效的价格机制,金融市场就会寸步难行。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的金融市场价格机制,利率不能反映资金的真实供求关系,利率的风险溢价机制丧失。同时,由于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企业、居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银行贷款对利率调整难以作出迅速反应。

  ——国有企业对利率变化较为漠视。

  我国企业主体中,国有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等弊端,企业领导往往为了追求业绩,好大喜功而进行盲目投资,也往往会无视贷款利率上涨引起的成本增加,即使在利率提高的情况下,贷款往往也有增无减。

  ——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货币政策的实施。

  由于我国金融体制实行垂直领导,各大银行分行没有义务为当地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所以地方政府往往便寻求另外的途径解决资金问题,招商引资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因此,国家即使提高利率,但由于政府投资可以不通过银行,而采取招商引资等手段取得资金,也导致了利率对地方政府的投资约束不力,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

  ——公众的预期减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目前,对于加息,企业和公众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心理预期。在这种心理预期的驱使下,企业和个人往往会调整投资策略,将远期的投资转化为即期投资,反而会导致在即期积极贷款、追加投资,有可能促进投资的进一步过快增长。

  ——产业结构制约货币政策的效果。

  按传统的三大产业划分,我国第一产业占比重最大,而农业在我国未形成集约化经营,不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生产,因此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不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如果按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来划分产业,则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多数,资本密集型产业相对较少,因此利率敏感性不高,货币政策效果受到制约。

  强化对利率的敏感度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笔者认为,要形成这一价格形成机制,首先是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从而加强投资主体对利率的敏感度,才能解决经济过热等难题。市场化的利率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抑制外汇储备剧增的势头,缓解

人民币升值压力。利率市场化过程虽然在前期会引起外汇市场的波动,但是由于市场化的利率是相对稳定的利率,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减少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保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同时,市场化的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会促进
股票
、债券等相关金融资产合理投资回报率的形成,有利于完善金融资产的定价,减少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

  有了市场化的利率机制,才能强化投资主体对利率的敏感度。从当前来看,有以下几点建议:

  ——改变低利率格局,缩小银行借贷利差。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如果低利率政策不变,经济过热,投资过热,贷款快速扩张,

房地产与股市泡沫吹大就再所难免。提高利率水平,也有利于缩小银行利率水平和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差距,从而弱化信贷扩张。

  ——进一步完善银行管理体制。

  在人民银行垂直管理的基础上,应着力于改善地方政府与各级人行分行之间的微妙关系,鼓励政府投资通过银行渠道筹集资金,提高政府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为此,应大力提倡扶植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此外,在放松利率管制的同时,应加强金融监管,同时,应加快金融产品和相应利率品种的开发,如已经运行的上海银行同业拆放利率(SIBOR)的已运行,就将大大完善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