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CPI的命运曲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10:45 《中国企业家》杂志

  通缩还是通胀?2006年的中国经济正处在敏感的十字路口

  在政府、企业、学界、公众共同关注的诸多因素中,没有比物价更具典型意义的了。作为衡量宏观经济是否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关键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像GDP增长速度一样,涉及到几乎所有国民经济问题的核心。

  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统计数字,GDP增长为10.9%,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3%。仅看这两个数据,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极佳发展时期。CPI曾经在2004年8月达到顶峰5.3%,之后基本一路持续下滑(CPI是否超过5%是央行加息、抑制通胀最重要的决策依据之一);而从2003年10月最低点1.9%走出30个月后,今年3月CPI创下0.8%的新低,没有向危险的通缩数字“0”逼近。

  自2005 年,经济学界关于

中国经济冷热之辩、物价通胀通缩之争至今仍未停止。物价本身也像绕了一个大圈,CPI从2002年底、2003年初的负数,到2004年的3.9%、2005年的1.8%,再到2006年预计的1.97%(已连续一年多保持在2%以下,远低于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将CPI控制在3%的目标),似乎在捉弄人的耐心和智慧。

  然而,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CPI与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数PPI(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如煤、电、铁)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CPI与PPI一直是涨跌趋势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CPI会滞后PPI几个月。今年4月,CPI为1.2%,PPI涨幅回落1.9%,创上行29个月以来的最低值,跌回到2003年11月的水平,令人大跌眼镜。这说明随经济增长居高不下,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突出,宏观调控仍将继续,企业利润走低导致员工工资增长放缓,进而打击消费,CPI重返通缩的警报可能只是时间问题(7月CPI回落到1.0%)。

  宏观上,CPI和PPI进入了涨跌拉锯战的微妙时刻。微观上,CPI与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却日益脱节。CPI走势与消费者的个人感受严重不一致,官方的说法是“市场价格温和上涨”,但实际上,

房价、交通、教育、日用品、娱乐消费等很少有不涨价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一次季度例会上说,“工薪阶层已经感觉到口袋里的钱在缩水。”为何背离如此明显?是CPI被低估了,还是人们有误解?

  与发达国家倾向于高估通胀率不同,中国存在着低估的可能。国家统计局CPI篮子物品包括食品、教育、居住等八大类(国际分类标准),其中食品权重占了三分之一,居住和医疗仅为14.5%、11%,房地产、

股票、黄金等未被纳入CPI……这使得其真实性与科学性受到质疑,CPI面临信任危机。有研究者以1978年CPI的权重计算,27年间中国城市CPI低估10倍以上。不过,专家指出,人们常见的心理是容易记住什么商品涨价,却疏忽什么商品降价(如家电、手机、汽车),难免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觉。

  为什么中国过去20多年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通胀仍然是一个待解的迷。央行2005年度报告称,“受价格控制和价格统计方法本身局限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CPI还不能完全反映真实通货膨胀程度。”这也是央行不理睬CPI变化而加息控制经济过热的原因。今年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4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对PPI上涨形成支撑,但向CPI传导的程度不大。但央行和发改委两大调控部门,面临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方面仍取舍两难。

  对CPI数字的过敏来源于人们对通胀和通缩与生俱来的恐惧。凯恩斯说:“没有什么手段比毁坏一个社会的通货能更隐蔽、更可靠地颠覆这个社会的基础了。”术业有专攻,据说有分析师从CPI和GDP得到的乐趣和看球赛一样。诗人臧棣写道:对美貌必须实行高消费/这已经没有秘密可言:像今年的通涨指数(《神话》)。

  这正是:微观宏观仅一线,经济与每个人有关,通缩还是通胀,冰火两重天。

  (丁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