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变脸要变细 不妨将具体责任人公布网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09:57 法制日报 | |
张培元 《法制日报》6月28日报道,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05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同时透露了上年度审计风暴的整改情况。 今年长达数万言的报告显得有些“专业”,尤其是此次审计报告悄然“变脸”,难以 首先要加上“违规频率备注”。自《审计法》实施以来, 审计署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已经进行了11次审计。一些部门资金违规问题屡审屡犯。要遏止某些官员的违规冲动,不妨编制一份部门违规频率表,供人大和党委组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参考,纳入官员政绩考核项目,列为反渎职监控重点,看谁还敢私挪滥用财政资金。其次要加上“相关责任备注”。每一笔违规资金出笼,都有层层把关的责任者涉嫌渎职。年年的审计报告只见数字不见人,只见问题不见承担责任者,使审计风暴的威慑力打了折扣,审计署不妨在官方网站上将每起违规案例、每笔违规资金进行详细分解,将责任领导、直接责任人信息全息披露,以便于公众监督。 再次要加上“追责效果备注”。审计风暴之后的责任风暴,年年都在刮。去年以来的审计整改,有213人受党纪政纪处分,76人被依法逮捕、起诉或判刑。这些责任兑现清单若能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同步向社会披露,老百姓才觉得读起来厚重有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