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宜少安毋躁 想好了再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11:06 江南时报 | |||||||||
看到新闻的大字标题“吴敬琏发怒”(据3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我不由得心里暗暗吃了一惊:屈指算来,吴老早已过了古稀之年,应该是到了孔老夫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是什么事让他在政协发言时动了这么大的肝火呢? 继续往下看,原来还是因为两年前有杂志批评“经济学家与利益集团结盟”这件陈年旧事。其实,按照“国际惯例”,知名经济学家作为“公众人物”,媒体是有权对他行使
最糟糕的是,人一发怒,说话就容易出现逻辑错误。比如吴老在一开始就提出:“对于改革中出现的反思,我们首先要弄清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而不是去问持有这些态度的人的动机,如果凡事都问动机,就复杂了。”这完全正确,因为任何争论都应该坚持“不怀疑对方的动机”的原则。然而过一会儿,吴老似乎又忘了这句话,他在回顾过去的争论时又说:“有些人利用这种不满,力图把人们引向反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去。”———这是赤裸裸地在质疑对方的动机了。 最让吴老不满的是,“这个杂志还数落了我们这些人,说我们这些人当独立董事就是为了和财团结盟”,于是他声音颤抖地说:“我请你指出,这四个公司都是国有股公司,请你指出我和哪个利益集团结盟。” 我们当然没有证据指出吴老和哪个利益集团结盟,但我们可以指出吴老的逻辑错误:国有股公司就不可能是利益集团了吗?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的财产是一回事,实际控制企业的管理层会不会构成一个和全民利益不一致的利益集团则又是一回事。并不是所有在“国有股公司”任职的人就当然地是在全心全意地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因为如果真这样,那还存在什么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呢?甚至连国有企业的改革也都没有必要了。对不对呢,吴老? 实际上,中国的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其初衷原本是学步美国,指望靠“没有与管理层有任何会影响他们做出独立判断的关系”的经济学家“独董”们,在董事会内对管理层进行监督,防止他们弄虚作假侵犯中小股民的利益或侵吞国有资产。但真应了那句老话“桔逾淮而北为枳”,“独立董事”制度到了中国就完全走样,成了经济学家和“公司管理层”双赢的一种模式。试问这些年来,发生这么多的弊案,有哪一起是“独董”们揭露出来的呢?我反正是没有听说过。如果这些“独董”们对这些弊案压根就不了解,那意味着他们是被人当“花瓶”了,如果知道了而假装不知道,那不是结盟又是什么呢? 经济学家近年来受到公众的质疑,形象有点不太好。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看是好事。因为这将为他们提供一个反思和提高的契机,如果能够从此洗心革面,摈弃脱离中国实际的坏毛病,扎扎实实地研究中国的问题,则不仅能够重获公众的信任,顺便拿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未可知。吴老是经济学界的前辈和翘楚,举足轻重,面对媒体的批评不能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为后辈学者做一个表率,反而在政协会议上发怒,窃为吴老所不值。所以我在这里劝吴老一句:为经济学的长远发展计,以后遇到批评少安毋躁,想好了再说,好不好? 郭松民,青年杂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