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为什么穷(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 15:40 经济观察报

  陈涛/文

    刚来伯克利,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初次见面,免不了要自我介绍。有人提议说,作为自我介绍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说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轮到我时,我说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会穷”:美国人均GDP大约是中国的30倍,人均财富更是中国的50倍。考虑到中国人是那么得勤劳,也不算笨,这个差距大得让人无法接受。

  前一阵子,同学们一起吃饭,不知道怎么地聊起了西藏。我说我去过西藏,藏人骈手骈脚地放牧劳作,辛苦数十年,攒下一点钱,立马起身奔他们的圣地拉萨。一步一磕头(那种全身扑地,扑向前方的磕头架势让我觉得虔诚得触目惊心),到了拉萨,朝拜一圈,留点路费,剩下的钱捐给寺庙,然后打道回府,再从零开始。如果这一生还能攒下足够的钱,就再去一趟拉萨。虽然精神上的幸福外人无从评判,但单纯从经济上来说,整个社会的财富无法有效地积累,无法变成资本,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因为得不到资本的滋养而无法有效地改善,这样一来,作为生产者个人的穷困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听完我的话,对方眼睛一亮:刚开学的时候你不是说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穷”吗,现在你对中国的穷有了什么想法吗?我说,倒还真的有点想法。不过,这个问题太复杂,我的英文不够用,我会找时间先把它写出来,不过要用中文写。

  现在发回国内的这一系列来信,就用来整理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吧。

  回到上面讲的西藏的例子,当我说用“资本不能积累”来解释普通藏人之穷困时,我是在说资本是财富之源吗?财富之累积需要什么条件和环境来滋养?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国的穷?

  关于财富之讨论,先贤已经做了不少。尤以英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之《国富论》(An Inquiryotni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直接地翻译,应为《对国家富裕的原因以及本性之探究》)为著名。

  该书于上世纪初由严复介绍入中国,严译之为《原富》。《国富论》这个译名来自日本,后来王亚南他们重译该书,采用了这个更为响亮的名字。据说,该书还有译本叫《富国策》。

  想当年,严复被清朝选派到英国学海军,结果他觉得弄个军舰什么的并不能救中国,欲学西洋之船坚炮利,应先通晓西人思想之精妙。于是转而从事译介外国名著,他选译的书都是名篇宏著,尤以《原富》著名。

  对于一个身处饱受列强凌辱之国家的人来说,对于一个向来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的中国读书人来说,如严复,没有什么比寻求一个药方更迫切的事情了,这个药方要治的病就是穷,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富国强民。

  从严复到今天,整整100年过去了。仅仅在最近的30年里,中国才真正地踏上了治穷致富之路。而刚刚过去的这30年是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所谓“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国改革走到今天,分歧也越来越多了。下一步,我们将向何处去?现在是我们花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而欲搞清这个问题,必须先探求“中国为什么穷”:是哪些因素在阻碍中国人走向富裕?是哪些条件在桎梏中国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的各种制度安排,我们的社会组织形式,我们的习俗、文化,以及人与人互动之模式,都在什么程度影响着我们更为迅速地迈入富裕之门?

  是为破题。

  (作者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