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三九集团前董事长赵新先被拘 > 正文
 

原三九董事长赵新先现象:机制缺陷的牺牲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22:59 中国产经新闻

  中国药业缘何自身缺乏免疫力?赵新先实际上是目前我国企业经营内外部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牺牲品之一。所谓外部机制就是企业经营的整体环境,而内部机制则是公司的治理机制和内控机制,这两者的不健全,才有了赵新先今天的悲剧

  CIEN记者何建华 北京报道

  2006年元旦刚过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一年半之后的64岁原三九企业集团董事长赵新先再次成为新闻焦点。

  CIEN记者从权威消息人士处得知,赵新先于2005年11月底被深圳检方以“协助调查”的名义已被深圳检察院刑事拘留,其被捕日期约在11月20日。有消息称赵可能因渎职罪被起诉,而赵正在聘请律师应对诉讼。

  “上面本来打算放赵新先一马,如果不向境外转移资产,他也不会有事。”国家

审计署工作组一负责人如是说。

  了解内情的人士没有向CIEN记者透露赵将受到何种处置。内部审计人员告知,国家审计署对三九的预审计已经结束,“决算”工作将在2006年3、4月间完成。与赵新先的命运一样,三九的“前途”变幻莫测。

  三九集团背后危机四伏

  据CIEN记者了解,2005年年底,三九九新药业总经理陈重患病去世,因交接工作需要,有关人员打开他办公室的抽屉时,发现了数额巨大的存折。此事上报国资委,导致国家审计署进驻审计。此外,三九原财务部长荣龙章、三九医药原财务部长张欣戎、三九汽车公司总经理陈达成均已被双规。三九工程公司总经理林长兴在逃,赵新先的儿子赵亮也因陈达成案被通缉。

  最引人注目的是已经退位1年半的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终被涉及。这位曾经的“全国劳动模范”、“军队优秀企业家”和“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64岁的他此刻不得不面对其辉煌人生的最大一次危机。

  让人忘不掉的是,一年半前的2004年5月16日——当天,时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的李毅中在深圳三九集团总部宣布赵新先离休。

  赵新先离休留给后任的,是一个有着19年历史、以突飞猛进的并购扩张打下的庞大企业集团。它是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的“央企”,有着逾200亿元总资产、400余家子公司和三家上市公司;涉足药业、农业、

房地产等“八大产业”,是国内最大的中药制造商,连续多年的中国500强企业。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貌似强大的三九集团背后已然危机四伏。三九的首次危机爆发于2001年8月,证监会对其最核心企业三九医药作出通报批评,披露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三九集团占用资金高达25亿元;2003年,三九集团再陷债务危机,多达21家债权银行开始集中追讨债务并纷纷起诉,“三九系”整体银行债务被曝高达98亿元。

  多年辉煌晚节不保

  对赵新先,外界一直有着共同的印象,至于他因何获罪,“经济问题说”或“渎职罪”尚未定论。

  古语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从2001年60岁本命年起,赵新先的运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该年8月,这位盛誉多年的企业家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耻辱——三九集团占用上市公司25亿元,受到证监会公开批评。据说赵本人是看了

新闻联播才意识到严重性。就因为此事,有关方面准备授予赵新先“廉洁企业家”的称号作罢。

  一位1996年至2002年帮助赵新先在北京做高层公关、担任过三九战略顾问的老记者说:“赵新先最大的弱点是耳朵根子软,不坚持原则,不应该给二级公司做担保。”

  也许赵新先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但他总觉得自己不贪污就不怕。

  赵新先被公认朴素廉洁,不迷恋财富,他的日常装束是普通夹克衫和休闲裤,最爱吃萝卜丝和煎鱼。他说自己“没有存款,没有这个、那个,只有一个三九,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的人生观”。虽然他不属于褚时健、李经纬等“59岁现象”,但也被质疑是否真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据说在以5亿元接盘、投资43亿元的三九大龙健康城手续不全,后在宏观调控中被叫停,赵新先就有私利之想。

  2005年12月25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证实,赵新先已被正式逮捕。他要求各央企以“三九”事件为戒,管住规划、人及账本,加强集团公司的控制力,“都要尽量不为后任留下这种摊子”——三九深陷危机,据债权银行披露,其整体银行债务高达107亿元,并将面临巨额法律诉讼。

  机制缺陷的牺牲品

  谈到赵新先最终被抓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悲剧”式的结局时,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朱恒鹏对CIEN记者说,我们很难将赵新先的案件作为个案来看待,也很难将其起因归咎于他本人,这与此前的伊利郑俊怀、红塔集团褚时健这些案例之间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朱恒鹏认为,接下来还会出现其他类似的情况,因为我们的机制缺陷,赵新先实际上是目前我国企业经营内外部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牺牲品之一。所谓外部机制就是企业经营的整体环境,而内部机制则是公司的治理机制和内控机制,这两者的不健全,才有了赵新先今天的悲剧。

  朱恒鹏认为,大部分国企上市公司都面临这一问题。虽然有董事会,但最终是形同虚设,所有的重大决策仍然是“一把手拍板”。这是从原来国有企业中继承下来的很不好的管理机制。

  朱恒鹏还说,赵新先这种“悲剧”式的结局,实际上反映的是国企上市公司所有权缺位的问题。“一把手”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此,他所做出的决策无论是否存在风险,对于个人而言均没有太大影响。而且,我国对于国企上市公司高管通行的做法是,如果没有违法犯罪问题,即便因决策失误造成了损失,也只是平级调动。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管对于决策风险的评估往往也会被忽略。如果不解决这类问题,类似赵新先这样的事件还会继续发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9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