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重型化是中国经济必经阶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22:49 中国产经新闻 | |||||||||
“大国的发展不能绕开重化工的道路,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北京大学的一个学术论坛上明确表示,重型化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这是对另一位大牌经济学家吴敬琏的直接回应。
这不仅仅是一次学术争论的延续或总结。略一解读便能发现,厉以宁的观点潜藏玄机,与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的经济发展思路暗合。 首先,厉以宁说,作为大国的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这正是国家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潜台词”。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此前解读“稳健财政政策”时指出,中央财政和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 虽然重化工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不容忽视,但厉以宁认为,“重化工的阶段虽然不可避免,但技术的跳跃性发展仍可实现。”他建言,在重化工的发展过程中加强技术创新,减少能源消耗。而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旨在节约能源的“循环经济”模式首次被提到了明年的中国经济战略上。 此外,厉以宁也对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工业现状提出警告:“目前我国工业发展的问题是,外资使用了国内廉价的劳动力,消耗了中国的能源,最后赚取利润离开。”他表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产品,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