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不算紧张论调不合时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22:46 中国产经新闻 | |||||||||
撰稿/刘克军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2005年12月29日在《中国产经新闻》上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称,中国的能源问题近期不算太紧张。他认为,中国真正出现能源紧张问题,将会在15年或者20年之后。
何院士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很单纯,是想阐释自己的观点——建议中国走重工业化道路。应该承认,这种心系祖国建设的赤子之情,让我等十分钦佩。但是,笔者今天斗胆向何院士请教的是:如何来理解“中国能源不算紧张”? 首先,中国能源到底算不算紧张?官方公布的资料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中国的“煤电油运”全面告急,尤其是电,仅2004年夏季,全国拉闸限电的省份就达24个省份(2005年2月1日新华社)。也就是说,官方声称“资源紧张”是有依据的,那么,何院士的依据呢? 何院士承认,中国电力方面确实存在资源紧张的问题,但他认为:“中国有可供支持的煤”“石油进口的问题不是很大”。这话确实不假,但我想请教何院士,您老有没有摸过中国的煤炭家底?知不知道我们还有多少可供支配的煤?也许我们今天还可以把大量的煤用来发电,可多年以后呢,我们总不能把地球留给后代的资源也悉数挥霍殆尽吧?至于“石油进口问题”,我想何院士就更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了”,在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进口石油”难道就不需要花钱吗?如果再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们到了使用的石油需要从外国大量进口的时候,还能说“中国能源不算紧张”吗? 其次,15年或20年后,中国是不是一定能很好地解决能源技术问题,进而开辟出新的能源?何院士认为,那些担心能源危机的人,是因为没有考虑到科学技术特别是能源技术未来可能出现的突破性进展。他还乐观地认为,只要我们投入并动员科技界去研究,用10年到15年时间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但何院士可能忽视了一个常识:尽管希望无限接近,但只要它一天没有投入生产、变成现实,那么,它就只能还是希望、还是“可能”。如今,这些技术还没有解决,我们就指望着它来缓解能源危机,是不是有点等鸡下蛋、等米下锅的感觉呢? 最后,我还想请教何院士,您希望“中国能源不算太紧张”的观点,带给公众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想让国人继续高歌“中国地大物博、能源极大丰富”吗?想让国人继续不顾现实、盲目开发高耗能项目吗?也许,是我误解了何院士,但是,这确实是我对您的这一观点最真实的第一感觉,除非何院士能够不吝屈尊给我等普通老百姓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我以为,在全民构建节约型社会、政府高层力推能源政策转变的关键时刻,宣称“中国能源不太紧张”的论调是不合时宜的,希望何院士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