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秦先生孰不知 整改也在危害国家审计权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 13:14 燕赵都市报

  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秦荣生日前表示,国家审计署公布新一份“报告”后,问题集中的部门、单位如不及时进行整改,我国审计的权威性将大打折扣。(9月29日《中国青年报》)

  秦先生只知其一,未知其二。诚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进行整改,视若无睹无动于衷,这会使审计的权威性荡然无存。但现实生活中,孰不知所谓的“整改”本身,也在损害审计的权威性。换言之,发现问题连“整改”都不肯做固然使审计尴尬,而总是拿“
整改”来说事,这同样会使审计丧失权威。

  在这里,人们首先要弄清楚所谓的“整改”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不仅仅是对于

审计报告揭露出来的问题,对于“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执法执纪大检查等各种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有关方面往往都会强调要“整改”。笔者长期在党政机关工作,发现“整改”是许多领导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发现问题就要“整改”,表面看来这说得很对,但现实生活中,许多部门和官员恰恰是借所谓“整改”之名,来取代依法追究责任。

  每当发现问题,有关方面往往不是依法依规从严查处,而是先要求当事人“整改”一番,“整改”好了就可以既往不咎,甚至反而得到表扬,视为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这样一来,“整改”就往往无异于是对犯错误者的纵容,乃至在实质上成为他们的“保护伞”。因为,如果群众要求再追究责任,有关方面也会以“他们已经认真整改了”或者“他们正在整改”、“他们正准备整改”为由,将其掩护起来。

  自然,这样的“整改”会带来什么样的消极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就拿“审计风暴”来说,每次披露的审计报告都揭发了大量的问题,按理说有关部门早就该好好“整改”,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把这当回事。例如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都是“三进宫”,连续三次审计都有问题,每次审计出来的问题仍然令人惊心。

  此次国家审计署公布的32个部门单位,在2004年度预算执行中无一例外都存在严重问题,这正说明所谓的“整改”往往只是形式,是作秀,是糊弄国家领导人和广大公众的玩意,既不足以惩前,也不足以毖后。纵然有些“整改”能够如秦先生所说,落到了实处,使某些方面的问题有所改善,但客观上也放走了真正的责任人,因此难以真正起到杀一儆百、严明法纪的效果。显而易见,如果每次审计发现问题都不过是如此“整改”一番,那么,审计最终也将变得毫无意义,权威性也必将丧失殆尽。

  其实,不难看出,审计报告所揭发的中央部委、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私设“小金库”近亿元;用储备资金7600万元购买

股票;投资
房地产
等造成损失6287.85万元……这都是十足的经济犯罪问题,是违法犯罪,因此首先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责任部门要承担法律责任,渎职官员理应受到严惩,又岂能总是用轻轻一句“整改”就糊弄过去?从根本上来讲,这种“整改”的做法本身就往往是不合法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法制的基本原则。因此,出了问题就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又怎么可以用“整改”来代替依法追究呢?发现问题要“整改”是对的,但整改应该在依法查处了问题之后,“整改”更不能取代依法查处。否则就是搞权大于法,法外开恩,是对法律法规的规避,势必将法律法规架空,使之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自然,这样的“整改”,绝无可能真正为审计树立起权威。

  只有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依法从严追究,不论涉及到什么人、什么部门,都绝不法外开恩,一律依法严办,审计报告才会真正让人信服,体现权威。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又非审计署所能为的了。

  邓清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1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