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改革:在利益与理想中求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09:2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特约评论员 戴志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9月14日,联合国峰会如期开幕。战后60年的巨大变迁,已使联合国改革成为一种无需置疑的共识。手擎理想主义大旗的安南说,经历过伊拉克战争的冲击和“石油换食品”计划的丑闻后,本次峰会为联合国改革提供了“要等上一代人才有的机会”。东风已备,能登得上青天吗?
登天之难,在联合国《成果文件草案》出台的艰辛中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自8月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一口气对原有草案提出700多处修改意见以后,由32个国家组成的核心“抢救”小组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是民族国家之间利益的较量。分歧主要集中在发展、恐怖主义的政治定义、安理会改革等问题上。 说到底,联合国改革是一种国家间关系的协调和争取某种程度上的一致的努力,其中利益是个主要方面。或许我们可以参照一下人与人的关系,来放眼长视一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在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视野里,自然状态下的人对人就像狼般凶狠。然而人毕竟没有彼此毁灭,而是在“暴死”的恐惧之下,签订契约,结成了国家。人的理性,使他知道建立在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公平联合,能使他付出最少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益。这就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理想主义。 应该牢记,在全球化的时代,他人的自由与安全与我们的自由与安全互为条件。因为没有一个人拥有绝对的安全感。所以法律规定个人可以正当防卫。 那么,国家呢?在国家之间的互相交往中,利益无疑是个主导性因素,而且利益可能会使国家间竞争出现一定的白热化,有时候甚至看似难以协调。 然而,即便存在这些利益的计较,也不妨碍建立一种有效调节国家间关系的国家组织。联合国的建立,正是为了避免人类重蹈二战那样惨烈的战争状态。这是经历过一战与国联后的理性选择。今天的安理会改革,正是对变化了的世界的一次再调整。此时,最值得警惕的,就是由于改革不公平而导致联合国的分裂与权威的丧失。这将意味着世界重新陷入以武力说话的“自然状态”。脱离开联合国的框架,恐怖主义、世界性的贫困、核武器的扩散等问题都将无法解决。两次世界大战已是理性的试错,人类付不起再一次试错的代价。 诚然,联合国的改革因为单个国家的利益而显得格外艰难。在目前的情形下,没法为安理会改革设定时间表,但《成果文件草案》毕竟有了最终版本。对一个急剧变动的世界体系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实质性成果。从这里出发的联合国改革,也许不需要建立在有点苍白的道德感之上的理想主义,却一定需要有前瞻眼光的,建立在各民族国家长久利益之上的理想主义。这就需要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的远见与勇气,需要在利益与理想中寻求进步。例如,当贫困日渐成为影响人类福祉增进的重大障碍时,当欠发达国家具有强烈的发展渴望时,世界上有能力的国家都应伸出援手。实际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9月14日的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上宣布五大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举措,已经踏出了中国坚实的脚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