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和大白菜没什么区别 要相信市场的力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08:51 经济观察报 | |||||||||
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为什么没有能够与国际接轨?在波及南中国的油荒之后,国家发改委可能没少遇到这样的诘问。上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终于让发改委有机会借此澄清误解,阐述自己在此问题上的考量。 从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的解释来看,对于当下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观点,发改委是了然于心的。综合起来看,有主张尽快与国际油价接轨的,也有批评油价涨得太
发改委司职成品油价格管理和改革方案设计,成品油供应出了问题,发改委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但是从上述意见,我们大体也可以体会发改委之难——哪一种利益诉求都有合理性,发改委能抛开哪一部分人群不管不顾吗? 以目前的国际油价来说,中国的成品油价格要比国际油价低1500到2000元。发改委之难在于,只要接轨,成品油价格必然大幅度上涨,价格上涨,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从张国宝副主任列举的情况而论,出租车司机的生存压力,农民种植成本提高,以及军队用油成本提高导致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看起来每一种情况出现都很棘手,而且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中国市场化改革之初的情况。当初为了要不要放开大白菜的价格,各级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一度担心,如果价格放开了,大白菜价格会不会高到老百姓吃不起?如果老百姓连大白菜都吃不起了,会不会骂娘? 大白菜价格放开之后,老百姓确实骂过娘,但是大白菜的价格并没有涨到老百姓吃不起的地步。这些年,倒是大白菜价格低得常常让“父母官”们头疼,但是他们现在已经学会坦然,农民兄弟也学会了对市场信号作出合理反应。 成品油当然不是大白菜。我们也常常喜欢用“战略性”和“关系国计民生”来解释,为什么在这个领域,价格不能随便乱动,市场化不能轻言。虽然国家发改委从来都表示,完善成品油定价形成机制的目标,就是让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 但是从最基本的市场逻辑来看,成品油和大白菜没有什么区别。价格仍然是最基础的市场信号,价格扭曲必然带来市场扭曲。而且,作为当时的“当家菜”,大白菜也曾堪当“关系国计民生”的字眼。所以,抛开那些巨型的国有石油公司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说,在成品油国外价格明显高于国内价格之时,多出口一点,同时少炼一点油应是正常的反应。 发改委说,虽然我们没有遭受过石油危机的冲击,但我们现在必须开始认真研究如何应对高油价的问题。我们非常赞同这样前瞻性的考虑。问题是,一方面我们通过价格管制,不断地向市场提供着不能反映供求关系的廉价石油;另一方面又要大力提倡节油节能,在扭曲的价格信号面前,消费者乃至与此相关的厂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至于替代能源的出现乃至广泛使用,更依赖于准确的价格信号引导,廉价石油不会激励任何人把目光投向可能的替代能源。如果这样考虑的话,油价甚至不仅仅是供求关系的简单反映,而且应该把环保等社会成本包括在内。 算算这笔账,我们会发现,跟国际油价不接轨,客观上产生的对国内市场的补贴,很大一部分都可能落到了无节制的消耗和浪费行为上。 正如发改委所言,在理顺成品油价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特殊行业可能出现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此放弃市场化的努力,而是在市场化的框架下,做出一些合理的补偿性安排。即使是这样的制度,也应被看作是一种过渡性的考虑。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确实相信市场之手能够解决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就像当初对待大白菜那样,在过去20多年里,这样的故事曾不止一次地出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