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国有银行的股权真的正在被贱卖给境外投资者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09:0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李利明

  就在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参股国有银行的过程中,“国有银行的股权正在被贱卖给境外投资者”的说法也不时见诸报端。在很多人看来,经过财务重组之后的国有银行,已经成为“干净”的银行,是外资金融巨头眼中的“香饽饽”,应该卖个好价钱;而现在它们的股权出让太便宜了,有贱卖国有银行之嫌;再者,外资大规模参股国有银行威胁着中国的金融
安全。

  事实究竟如何?

  其实,尽管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看好中国银行业的巨大市场,但是对于参股中国的国有银行,很多外资金融机构一直心存疑虑——投入几十亿美元只能成为小股东,有多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如何杜绝政府对国有银行经营的干预?新的不良贷款会不会大规模产生?鉴于此,很多外资金融巨头并不想参股国有银行,与建行和中行进行过深入谈判的外资金融机构都不超过10家。更有某些金融巨头的高层公开向投资者表示,不会参股中国的国有银行。三家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些国际银行巨头。

  迄今,中行和建行已经引进了主要的战略投资者,工行的引资对象也初步确定,但是国有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过程,充满了艰难与曲折。今年3月份,中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当天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市值下跌了17亿美元,显示境外投资者对参股中国国有银行并不看好。虽然8月18日两家银行最终签署协议,但前提是苏格兰皇家银行已获得了中国政府对这项投资不会亏损的担保。早在去年下半年,建行就与花旗开始了引资谈判,但是一直不见进展,直到今年3月份美洲银行半路杀出,建行才快刀斩乱麻,放弃与花旗的谈判,迅速引进美洲银行。

  由此可见,“香饽饽”并不那么香。

  转让给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国有银行股权溢价几何?这也是广受关注的焦点。目前,中行的股权转让获得了10%的净资产溢价;建行的股权转让获得了17%的溢价;工行的股权转让也可望获得15%的溢价。很多人认为,长期以来国有银行的价值被低估了,因为国有银行拥有众多的网点资源和广大的客户资源,这正是银行的价值所在,因此不应该“只卖那么点钱”,应该获得更高的溢价收入。

  实际上,网点资源和客户资源给银行带来的价值最终都要通过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来体现,这是外资机构参股国有银行的最重要考虑指标,他们的投资首要考虑的是股权回报。考虑到财务重组之后的国有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与国外同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的现实,就不会得出国有银行股权被贱卖的结论。

  一位参与国有银行引资谈判的外方高层指出,最终确定的股权转让价格是谈判双方协商的结果,只要双方都认可这个价格,并且不存在强买强卖的情形,就不能说这是在贱卖国有银行。并且外资参股之后,这些银行的国有股权仍然占大头,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国有股权将来的价格。即使当前向外资转让股权的溢价水平不高,下一步这些银行上市后,如果IPO价格以及市场交易价格大大高于战略投资者的参股价格,在境外战略投资者受益的同时,占大头的国有股权的持有者——汇金公司或者

财政部(背后是国家)——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有人认为,银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外资多了,中国就被外国人捏住了经济命脉,中国的金融安全受到了威胁。这与开放之初大多数人对外商投资的担心如出一辙。

  其实,在

银监会制定的国有银行引资原则中,竞争回避是很重要的一条,目前三家银行的主要战略投资者自身在中国境内很少开展业务,并不与国有银行发生业务竞争和战略冲突。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和德国,并不存在很多人担心的某国(的金融机构)控制中国国有银行的情形。

  而中国金融业的决策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在国有体制下,国有银行这些年制造的几万亿元不良贷款,才是中国金融稳定的最大威胁,若不借助外力推动,国有

银行改革不可能取得突破。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资金,而是为了引进技术和机制。一位银监会的高层说过,银行股东的作用,国有股东不如民营股东,境内股东不如境外股东。

  事实上,中行和建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签署投资协议时,往往附有技术援助协议,外资机构将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国有银行援助,从而提升它们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外资金融机构并未把国有商业银行视为“香饽饽”,从三家银行的股权转让价格来看,也谈不上贱卖国有银行;国有银行只有通过改革增强竞争力,才是最大的金融安全——这恰恰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参股密切相关。

  让我们看一看韩国银行业引进外资的经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实施了非常积极的银行业外资战略,到2004年韩国银行业的外资比例已经从1997年以前的不足1%增加到30%,而不良贷款率则从1999年的8.3%下降到2002年的1.9%,资本充足率和资产回报率等主要指标都有了明显好转。

  韩国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做的是更积极地引进外资,让外资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担心外资将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