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须过四关 学者解读人民币汇改三原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 11:37 华夏时报 | ||||||||
本报记者 李雁争 报道 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其中三分之一的内容涉及人民币汇率。 总理的每一次表态总是能引发各界的关注。2005年3月,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出其不意”。这使得一直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国内外投资者意识到,人民币汇率会成为2005年中国宏观政策的最大悬念。
开幕式上,总理特别强调人民币汇率改革三原则——“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为此,本报特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院长马晓野博士共同解析总理的发言。 主动性 巴曙松: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变组织的游戏规则看,汇率的选择是一个国家经济决策的重要内容,出发点是本国的经济增长和本国的国际收支的状况。现实情况是,由于近些年来,特别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加上特定的汇率制度,使得我们面临着一些升值的压力。 马晓野: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利率应该是市场化的,汇率则应该是一个国家的政策选择。国家有权制定自己的汇率政策。 美国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这都是出于政策选择的原因。近来中国也有些人打着似是而非的经济学理论,大谈汇率应该市场化,这是很没有道理的。 易宪容:即便汇率应该市场化,西方的理论也未必适用于中国。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有多少在国外流行的东西,移植到中国就非驴非马,如证券市场、现代公司制度等就是如此。 因此,采取哪一种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于十分务实的政府来说,应该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制定相关政策。而且,货币作为一种含有主权意味的东西,是不需要他国来告诉我们如何做,更不需要他国议会通过什么议案来强制我们怎么做。中国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合适的选择。 可控性 巴曙松:中国不是第一个遇到升值压力的国家,德国和日本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德国控制得很好,但是日本就没有,所以升值给上世纪的日本经济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参考德国的经验,汇率改革应该服从宏观调控。中国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易宪容:总理提到的“可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能够控制的就不是市场行为了。但是我们应该做好“预习”,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我们能够采取的对策,把升值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马晓野:我们目前的金融体系非常薄弱,国有商业银行正在改制过程中,股市更不用提了。我想总理说的“可控”,主要是这些方面。 渐进性 巴曙松:最近中国的经济已经回落,在回落的情况下升值是非常冒险的;第二,美元正在走强,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升值的压力;第三是基于投机因素没有减弱,我们更不会仓促升值。 易宪容:汇率的调整要先过4关,即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需要加速;需要有完善的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支持;汇率的变化需要有相应的外汇市场;汇率的放开及资本账户开放等,只有这样,人民币汇率水平才能建立在国内汇率配套机制成熟的基础上。 在目前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目前不少人在炒作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我感觉这样做对整个国家经济可能带来不少风险。 马晓野: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中国在世界上GDP的排名就要靠前,那么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马上就能实现。 这样中国就成为一个富国了,现在享受的低息贷款、国际援助等优惠政策就享受不到了。但是中国的GDP虽然总量大,人均还很少,且不说总量还有一些统计上的“水分”,我们还远远不“富”。现在升值是非常不合适的。 特别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非常“微妙”,还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一旦升值,中国将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原作者: 李雁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