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人民币升值 > 正文
 

美国始吹反对施压人民币升值暖风 舆论渐趋理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 08:37 北京晨报

  王正鹏/文

  气温在一天天上升,国内经济的高温在一点点下降。这个时候再冷静地审视人民币汇率改革,感觉已是“轻舟要过万重山”了。

  过去一年,学界与高层对人民币是否升值的主调是:捍卫货币主权。面对国外“重商
主义者”的压力,中国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也在努力做汇率改革的功课。

  可喜的是,现在,风向确实在变。

  施压者一方首先开始吹暖风了。最近,美国舆论风向渐趋理性,《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大报已经在社论中反对施压人民币升值了。

  前天,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说:“仍然找不到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制造业困境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格林斯潘的身份,这一发言将对美国主流话语圈不把人民币问题政治化起到巨大作用。

  美国主流学界应该想起克鲁格曼。

  作为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八、九年前,他将论文辑成一本书叫《流行的国际主义》,那时,美国已逼日元升值好几年了。克鲁格曼用经济学甚至逻辑常识一遍遍地证明,认为亚洲的便宜货冲击了美国制造业和就业的想法实在荒唐。

  当外来压力不再情绪化时,国内的政策口风也有新变化。

  一个场合是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总理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时间表用“出其不意”来表述。这是前半年舆论解读人民币汇率的一个最重要信号。它告诉人们:中国的汇率功课一直在做,但需要等待一个时机;汇率改革等待的这个时机只取决于国家经济大局,不惧任何外来压力。

  另一个场合是前天的天津亚欧财长会议,总理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表述是最全面、最有新意的一次,其中第三部分论述尤其引人注目。

  这就是,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三原则。这一表述透露出两点新意:第一,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首次提出了方法论层面的问题;第二,“主动性”是一种操作原则,“渐进性”是一个操作时间表,“可控性”是指一定的操作力度。实际上这为中国“出其不意”汇率改革方案勾勒出了一个轮廓。

  无独有偶,经济学界最近也开始从方法论上研究人民币汇率改革了。

  最新一期的《经济研究》发表文章称,社科院经济学家张曙光通过严格的数字模型,提出人民币升值一定要主动操作,为防风险,幅度可控制在5%-10%内,这样,升值对外贸的影响在两年后基本可以消失。

  这一学术成果是对上述新提法的一个有价值的注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升值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