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骗贷案为何会发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03:42 每日经济新闻 | ||||||||
尹中立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日前,媒体公布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利用“森豪公寓”的烂尾楼骗贷6.4亿元的大案,引起社会对房贷风险的高度关注。 这一案件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我国银行业对住房按揭贷款的错位认识;二是中行
一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对住房按揭贷款情有独钟,视为优质资产。而根据本人所在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调查研究,类似“森豪公寓”的骗贷案件在银行并不鲜见。在内控不严的情况下,银行普遍倚重的住房按揭可能只是冰山,会随着监管的严密,或是房市的趋弱而融化。令人深思的是,目前多数银行与房地产商对房地产风险或房贷风险避口不谈。 而事实是,在中行骗贷案发之前,2004年6月,中行上海分行已向中介机构发出口头通知,将5位通过银行贷款购买20到30套房产的购房者列入房贷黑名单。这说明,银行内部并不是没有意识到房贷风险,只不过为银行利润计,不愿公开承认。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银行甚至不愿承认住房按揭的潜藏风险。表现在市场反映上,银行对房贷一味“天真”地乐观,将风险系于单一行业,把鸡蛋全放进同一个筐。市场、行业均有起落,房地产业也是如此。在一个房价不断飙升的市场下,谁又说得清那层出不穷的骗贷伎俩,谁能保证行情永远不倒? 此次骗贷案件发生在中行,并非偶然。与中行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的案件一样,也是一起“涉嫌内外勾结”的诈骗案,有媒体形容“中行北京分行副处长开门揖盗”。到目前为止,涉案的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邹庆、原中行北京分行零售业务处副处长徐维联、两家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孔卫东和战军已被正式逮捕。徐维联与原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一样,属于中层干部,他们一朝权在手,便把贷款批,从中攫取个人利益。接连而出的大案,令中行声誉受到很大的损害。我们在赞赏中行此次果断向社会公开信息的同时,也不得不担心如此内控机制,银行的风险如何得到遏止。 以此次骗贷案为例,案发于2000年,而从2002年初“森豪公寓”工程就已停工,中行此时就已意识到这一项目的巨大风险。但有关责任人并未被追究经济与法律责任,中行仅把徐维联开除了事。如果不是中行准备申请上市,请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进行审计,以及审计署受命对中行进行的一次内部审计,此事也可能不了了之了。银行的风险,正是在如此松懈的监管制度下,由一个个案例累积而成。 对房地产市场的盲目乐观,以及经营手段的单一,再加上内部控制体系的松懈,导致中行大案频发。值得欣慰的是,此次骗贷案及时进入法律处理程序,为堵塞银行监管漏洞,开了一个好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