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澄清国企改革的七种错误认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11:14 中国经济周刊 | |||||||||||||
★文/郎志正 对于国企改革,人们往往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笔者认为,有7种错误观念,尤其值得澄清。 一、“国有经济都要从竞争行业中退出。”所谓竞争行业是什么,现在看来没有多
二、 “国有企业改革是‘国退民进’。”这个观点就是说,国有企业改革在本质上就是退。这个观点不相信国有企业能站得住脚。我认为这就是不相信国有企业可以巩固,可以发展。但事实上,国有企业也能通过自己的改造、改制,通过自己各方面努力巩固发展下来。 三、 “国企改革等于产权改革。”产权改革只是国企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说政府应该退出市场,而不是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这我同意。但同时,国企改革也不等于私有化。所以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应该是:(一)搞股份制或者公司制;(二)要有一个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三)要选派能够胜任的职业经理人;(四)从国家来看,要有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主要是监督。 要通过改革来让国企自我完善。国企改革应该是通过这一条路,通过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实现政企分开,政府不要管市场,市场让企业去参与。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企改革不是国退民进,而是有退有进,退而有序,进而有为,有为就是要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的巩固和发展之路。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国企都搞得不好,有一些国企通过制度的改革、机制的转化,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四点,照样搞得很好。 四、“国企没有竞争力,民企就一定有竞争力。”现在大家看国企总没有希望,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国企为什么不行?那是因为那个董事会是空的。经理人又没有得到他应有的权力和应有的待遇,而政府还在不断地干预,政企分不开。 五、“国有企业优惠条件太多。”现在外资、三资企业税收才20%,国企33%,这个国民待遇是怎么来的?私企甚至用一些不受限的手段来搞一些东西,国企不行,关键就在这里,国企和民企应是各具优势,要平等竞争,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六、“政府只管好收税就行了,最好都卖给私人。”中国特色的国企应是什么样子?并不是把国有资产全推出去。国企也有管得很好的,只要是好的国企,我们就要发展,假如觉得不行,没有前途的国企,才把它卖掉,而不是搞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政府的责任是什么,应该要清晰,国有资本要具有控制力,在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应该具有控制力,而不是把控制力让出去,不管好坏一律卖,这也是国有资产流失。 七、“企业改革需要付出成本—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不是国企改革的主流,但应当在国企改革中引起关注,特别是国企管理部门和政府。只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