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王滨时代 罗熹接任的中国太平如何爬坡过坎?

告别王滨时代 罗熹接任的中国太平如何爬坡过坎?
2018年09月05日 09:05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原标题:告别王滨时代,罗熹接任的中国太平如何爬坡过坎

  来源:慧保天下

  原华润集团总经理罗熹接替王滨出任太平保险集团新一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消息在传扬多日之后终于尘埃落定,9月4日,中组部正式在中国太平内部宣布了这一任命。从缪建民掌舵人保集团开始,新一轮的保险央企人事调整仍在继续,中国太平之后,中国人寿也已经蓄势待发。

  太平保险集团在经历了王滨的6年掌舵之后,在三年再造、精品战略、科技太平之后,新一任掌舵人罗熹又该如何再度有所突破?

  “国际范儿”罗熹

  据媒体报道,中组部是在今天上午正式宣布了对于罗熹的任命,现年58岁的罗熹正式接替王滨出任太平保险集团新一任党委书记、董事长。而60岁的王滨,如果不出意外,则将赴任另外一家大型保险央企担任一把手。

  这已经是2018年以来,太平保险集团经历的第二次重大人事变动,就在2018年1月,原集团总经理李劲夫正式退休,改由原国寿集团副总裁王思东接任。

  这也就意味着,2018年,太平保险集团完成了自2012年升格央企以来的首轮人事大调整,其对于太平保险集团的影响注定深远。

  从罗熹个人的履历来看,其当选太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似乎并不出意外。他1960年生,当过知青、做过老师,1987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进入银行系统工作,先后担任农行副行长、工行副行长等职。

  2013年至2016年,罗熹首度跨界保险业,出任中国信保副董事长、总经理;三年届满,则又出任同为央企的华润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再过两年,其重新回到保险业,但身份已经是已经太平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纵观罗熹从业经历,“国际化”无疑是最显著的标签之一,而这或许正是其最终被选中掌舵太平保险集团的原因之一,因为太平保险集团在解放之后、内地复业之前长期深耕海外市场,国际化,正是其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早在银行履职时,罗熹便与国际业务结下不解之缘。1999年,其担任农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并兼任香港农银国际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国际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进入工行后,其在担任工行副行长的同时,还兼任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股份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加拿大)股份公司董事长。

  随后,中国信保的工作经历更是让罗熹在国际化的保险业务方面积累了经验。因为该公司定位就是为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保险等服务,所面向的正是广阔的国际市场。

  而华润集团同样是一家非常“国际化”的央企,华润集团总部同样位于香港,前身是1938年中共为抗日战争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而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综合企业集团,主营业务囊括三大领域:日用消费品制造与分销、地产及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包含17家一级利润中心,在香港拥有6家上市公司:华润燃气(HK1193)、华润啤酒(HK291)、华润电力(HK836)、华润置地(HK1109)、华润水泥(HK1313)、华润医药(HK3320)。

  根据2018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名单,华润集团排名第86位,就这一排名而言,远高于太平保险集团,后者2018首度上榜,位列第465位。

  太平保险集团本身也是非常“国际范儿”的一家保险集团,立足香港,长期专营境外业务,直到2001年才重回国内市场。在境外发展的数十年,太平在多个国家积累了丰富的业务资源,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均成立了子公司或代表处。目前,国际业务也仍然是太平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例如2017年,太平集团境外、境内财险业务贡献利润分别为4.7亿港元、3.6亿港元。

  从“国际范儿”这一点来看,罗熹无疑与太平保险集团高度契合。至于行事风格,此前有媒体曾报道,“罗熹为人低调,在金融领域任职多年,属于稳扎稳打型的官员。”

  “绩优生”中国太平如何开启下一程?

  在王滨掌舵的6年中,中国太平一直以鲜明的战略规划著称行业,从“三年再造”到“精品战略”再到“科技太平”,中国太平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都显得非常清晰。

  2012年王滨掌舵中国太平之初,该集团刚刚升格为央企不久,不过同为保险央企,其与其他两家同类兄弟企业在规模上却相去甚远。在此情景下,王滨提出了“三年再造一个新太平”的口号,一方面推动中国太平进行重组改制、整体上市,统一名称品牌形象;一方面大力推动业务发展。

  数据显示,“三年再造”计划最终得以顺利达成。3年时间,中国太平集团总保费由2011年的499亿港元增长至2014年的1115亿港元,总资产由2011年底的1914亿港元增长至2014年底的4435亿港元,2014年股东应占溢利40.4亿港元,相较2011年也增长一倍以上。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

  “三年再造”收官之后,2015年,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王滨此时又提出新的阶段性战略发展目标——“精品战略”,即“打造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

  从中国太平刚刚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单纯就其业务结构而言,确实也已经发生显著改善。众所周知,太平人寿在复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以银保渠道为主,但到2018年上半年为止,其个险以及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分别为783.92、192.59亿港元,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已经接近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的四倍。

  该公司的首年保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整体来看,主要是由于银行渠道趸交保费大幅下滑所导致的,从2017年的168.63亿港元直接下滑至0.24亿港元。而无论是个险渠道还是银保渠道期交业务首年保费虽然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续期保费增长强劲。其中个险期交续期业务同比增长59.6%,银保期交续期业务也同比增长34.4%。

  令王滨在中国太平的任职更显“圆满”的是,2018年7月,《财富》杂志根据2017年营业收入评选出新的“世界500强”,中国太平首度入围,位列第465位,虽然与其他两大保险央企人保、国寿相比,排名上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但于中国太平而言,这已经是一大“创举”。坊间传闻,王滨将调任另外一家龙头保险央企董事长,无疑也是对其过往业绩的直接肯定。

  至于“科技太平”,则是王滨离开之前,为中国太平拟定的另外一个长期计划,按照该有关规划。科技太平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其最终目标是要在打造数字太平的基础上,实现智慧太平,进而打造绿色太平,在2021年将中国太平打造为一个绿色共享平台。

  王滨对于“科技太平”高度重视,在7月23日,其还出席了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科技太平”工作推进会——这是中国太平历史上首次召开全系统范围内的科技专项工作会议,在会上,他指出,“谁运用金融科技娴熟自如,谁就掌握了发展主动权,甚至可以弯道超车;谁轻视金融科技,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甚至被后来者逆袭。”

  在这一点上,中国太平新任董事长罗熹显然与王滨不谋而合。罗熹本人也非常重视互联网技术发展,2016年,其出任华润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之后,华润集团进行了一次动作颇大的互联网转型尝试,高调推出O2O平台“华润通”,将华润旗下几乎所有业务都整合到一个APP以提供线上服务,大幅提升华润集团数字化水平。罗熹对于“华润通”也寄予厚望,将其视为“基础设施”:“如果把华润集团比作一架飞机,实业加资本是它的两个发动机,互联网和国际化是两侧的机翼,而华润通则是飞机地下的跑道平台。”

  王滨时代之后的中国太平,显然已经站到了更高的起点上,对于新任董事长罗熹而言,如何在此基础上带领太平集团进一步有所作为,无疑最值得关注。在当下行业深度转型,人身险保费负增长,车险保费增速陷入低迷的当下,个中难度无疑进一步加大。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