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作为2018 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的预热论坛的国际化分论坛9月8日在郑州举行。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相关投资机构、现货企业等机构的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投资机会和机构发展问题深入探讨。新浪财经全程参与直播。
8日下午,在以“境外交易所国际化路径及思考”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上,德意志交易所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姒元忠表示,从一开始,欧洲交易所就将自己定位为国际化的交易所。这不仅将给交易所的发展提供更广大的未来,更可以为本偏国际化的客户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意志交易所在开始时就在IT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有着明确的想法,不仅要提供最好、最便利的技术服务,更以一站式平台为目标努力发展各项服务。
至于泛欧交易所的国际化,据泛欧交易所集团亚洲区首席代表李豫燕介绍,主要是通过资本并购进行的。通过并购、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等方式逐渐将泛欧交易逐渐进入其他市场。不仅为欧洲的交易所提供更多的投融资的服务,更为国内市场提供更多国际化的经验。
在新交所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市场总经理简佩玉看来,国际化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将外面的产品、机构等引进来。在目前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中,风险是全球化的,因此多元化的配置是十分重要的。分散化的投资往往意味着风险的降低,这也就要求了相关部门提供更多的选择。而新交所正式满足了 市场和投资者的需求,进而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
巴西交易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李莉表示,巴西交易所的国际化比较复杂,既有合作也有并购。但无论哪种,这些活动都加深了巴西市场和其他市场的交流。 而在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徐春萌看来,港交所的国际化主要是因为在发展中港交所有个明确的定位,且为投资者和市场提供了双方都需要的产品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另外,港交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还拥有互联互通的作用,这也为港交所的国际化提供了助力。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欢迎大家再次回到现场,围绕国际化发展,不少境外交易所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他们的选择洞见深刻,思渐深远。本节我们将邀请境外嘉宾畅谈他们对国际化的选择,分享他们对国际化发展的思考。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圆桌论坛主持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亚太区总经理柯睿慈!
柯睿慈:感谢你们的热情欢迎!大家下午好!蒂娜·哈森普施刚才做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介绍了我们国际化的发展,现在我们的讨论嘉宾,让他们尽可能的讲讲他们的经验以及他们的教训。我相信我们有很多国际化的方法,有一些是比较特殊的创意的想法,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我介绍一下我们的讨论嘉宾。泛欧交易所集团亚洲区首先代表李豫燕,旁边是我的朋友简佩玉,来自于新交所,我认识他已经有几年,新交所的高级副总裁和大中华市场总经理,包括大宗商品,还有股权。他旁边是李莉,来自于巴西的,南美的朋友。另外还有徐春萌,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的代表,她也会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经验,比如深港通,沪港通。
首先,从李先生开始,他之前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韩国和印度。
姒元忠:谢谢主办方郑州商品交易所还有CME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交易所在国际化路径上做的一些事情,还有我们的一些思考,还有我们的一些经验。今天来讲它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不是那么成功,所以我们自己本身在国际化的路程上面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先讲一下欧洲期货交易所国际化的考量,欧洲期货交易所是比较特别,我们其实并没有国际化不国际化问题,原因是什么,我们在一开始成立交易所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国际化的交易所。这是不太一样的,不是说我们发展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才国际化。原因是,我今天才知道,其实欧洲交易所是成立在1998年,但是我们的前身德国交易所是成立在1990年,跟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前身,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是很像的。在我们成立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思考说做一个国际化的交易所,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国际化,原因是什么,是希望以后在未来的交易所发展来讲,能够有一个更宽广的空间。尤其当时在1990年来讲,因为CME曾经在1848年,当时电子化交易还在一个争议化的过程,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国际化的交易所,是因为我们的结构是以国际业务为主的一些客户为住。所以我们也必须要国际化,因为我们的客户都是国际这些比较大的投资银行为主。同时,对于一个刚成立的一个比较小的交易所来讲,它如果要成长的话,国际化也是它面对的一个问题。有了这样的战略定位之后,根据我们客户的结构,我们做了几件事情。第一,我们本身交易所内部来讲的话,在系统的这部分的见证来讲,是我们交易所从成立到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跟投资。因为我们觉得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市场的基础设施提供方,我们必须提供一个非常便捷、快速有效的交易平台,给我们的客户来使用。这是在IT这一块。另外,在商业的模式,等于说我们是希望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个交易的平台,也就是说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讲,因为它都是大的客户,它很多跨境的交易,通过产品来讲,包括了衍生品市场,包括现货市场,还有清算,场内场外清算的需求,还有托管的需求。所以在打造我们的平台时候,我们也是一站式的一个交易的平台,我们从上市前的一些服务到现货交易所,到衍生品交易所,到精算公司,到托管银行,我们还有一些指数的公司。所以我们提供这样子有效便捷的价值链的服务体系,为客户做服务。除了这几点,这是我们本身内部的一些调整。当然我们要到境外去,在这个过程来讲,在过去这么多年,其实对每一项的服务来讲我们都有一些创新的变化,不管从产品的多元化,刚刚也提到了,我们必须提供客户他所需要的产品,他才能够有效的转移它价值上的风险。所以在产品来讲,除了本身提供我们在欧洲,尤其在德国本身为主的交易产品来讲,我们也是持续的发展一些跟其他地区相关的一些产品。在交易来讲,在IT这一块一直提供便捷客户需求的技术的创新。在这边也跟大家提一下,在今年的年底欧洲交易所会把我们的交易时段延长到亚洲到,也就是说现在15个交易消失,会延伸到21个小时,早上8点种到凌晨5点种我们都会提供我们的交易服务。这样也是让国际的投资人更能够在他们的时区参与到我们的市场。在结算这边来讲我们也做了很多,比如说以投资为主的保证…它的目的也是希望说降低客户的交易成本,还有一些其他的。等于说对内部来看,欧洲期货交易所是一个国际的交易所,内部也做了很多的设计,让我们能够提供我们的客户为主。国际化它其实是一个手段,它主要的目的是让交易所能够不管它的交易量也好,让市场参与者增加,比如它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来讲能够提升。对客户端来讲,能够让它的交易效率提高,成本能够降低。我想这是我们在交易所国际化来讲,我们本身内部的思考和我们做的一些事情。
我先讲到这,下一段我再讲我们怎么跟国际的一些交易所合作,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哪些是成功,哪些是失败。
柯睿慈: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的战略,我知道你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要跟我们讲讲,关于并购。
李豫燕:首先感谢郑商所领导的邀请,参加第三届国际期货论坛,这也是泛欧交易所首次参加。我先介绍一下泛欧交易所,可能大家相对于其他交易所来说比较陌生一点。泛欧交易所集团是欧洲三大交易所之一,我们的市场包括法国、荷兰、比利时,爱尔兰。在5个市场当中,我们通过统一的下单侧,以及统一的交易活动进行管理和协同,所以交易所在技术上面的投入一直强调也是极大的。这一块作为我们现在主要的交易所多元化收入的一个重点来发展,通过技术的输出与国际上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流,以及分享这些技术的优势。这一块也是跟2016年我们新的CEO上来以后,我们有一个灵活性成长的三年战略规划,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多元化收入。这一点我不知道司总这边有没有共同的分享。因为交易所在欧洲来说发展是比较稳健的,所以我们交易所一直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向,这就是刚才柯睿慈提到的我们做的一些MN的事情,包括固定收益产品,外汇产品,我们都分别投资了一些平台,以及去年年底的时候前资收购了爱尔兰交易所,所以也就是把我们本来的平台扩充到了爱尔兰,也就是为脱欧,其实为客户做了脱欧之后的资产怎么样投资的布局。
说回交易所的历史,其实我们交易所历时时间非常长,我们从1604年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起身,之后逐渐合并了法国、葡萄牙、比利时、伦敦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成为了泛欧交易所。2007年的时候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泛欧交易所合并,所以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但是这个事情在2011年又打破了,因为洲际交易所(英)进来了,收购了之后,整个业务拆分,自己在巴黎交易所上市,所以我们现在是独立于纽交所,独立于ICE欧洲的上市交易所。至于我们的旗舰产品,跟郑州商品交易所协同很高的,我们的金融指数,法国巴西指数,这支指数如果没有听说过,我们的标的股票大家应该都是比较熟悉的,比如LV,欧莱雅,达能,标致汽车,这些国际大的品牌都是在我们交易所上市的。
说到国际化,这几年是经过了几个大型的并购,在这个并购和拆分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学到了很多,就是有很多经验和教训。我从香港办事处的角度来说,我们其实一直是以一种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方式,希望能够支持整个集团国际化的战略,我们希望能够做中欧之间的资本市场的交流桥梁。过去的5年中我们也做了很多事情,通过跟合作伙伴之间深入的交流,本来我们95%的收入来自于欧洲,但是让这样的一个交易所在中国这方面做市场推广和资源的共享,我们的确是把业务延伸到了中国。比如说上交所是我们泛欧交易所交易数据在国内的代理,我们跟深交所在今年初做了第一届中法小型企业的路演论坛,今天也很荣幸,今年会跟郑商所的同事针对商品期货的国际化,在巴西做进一步的探讨。我觉得很重要的,作为香港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很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定义代表处在集团国际化的道路上的位置,对于欧洲的投资者来说,我们不光在欧洲提供投融资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寻找国内的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中国找到更好的应用场景。我们很愿意分享和代入国际的这些经验,希望推动共同的合作。我觉得很荣幸的能够站在这个世界中心,我们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金融的活动,香港办事处其实业务范围非常广,从指数,从数据,从上市,从股权投资,我待会也会多介绍一点,都有各种各样的涉及。我们非常愿意各种灵活的方式跟市场跟客户做配合和融合,希望在这个国际化的道路上面,不光是自己,泛欧交易所国际化了,同时也帮助客户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能够为你们添砖加瓦。
柯睿慈:我觉得这也让我们了解到你们在做的事情。问一下简佩玉,你们有很多的产品都是非常重要的,是针对亚洲的市场。我想更多的了解一下你们国际化的路径。对于新交所有什么样独特的地方!
简佩玉:首先非常感谢郑商所邀请新交所来到这里,来分享我们的一些经验,以及我们在国际化是怎么做的。国际化分三个部分,一是要把你本地的产品走出去,国际的产品带进来。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看法。我相信这是个持续的过程,我们交易所也是要有不同的阶段,对于新交所,我们已经是有国际化的产品走进来的方面。另外,比如说推出了欧洲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产品。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点是因为,就像美国一样,交易所我们立的是国际的标准,所以我们都是根据国际的监管要求来做,根据国际的法律。在开始的话是比较简单,看你的产品是不是能够得到批准。但是现在就更加的复杂了,比如说(英)的标准。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非常高兴我们已经能够领先一步。所以我们也在看。在我们的发展道路当中,很早就考虑到了国际化,我们现在也是想反过头来看一下怎么样把亚洲的产品带给国际的客户,我们要看其中两个重要的支柱,除了监管之外。因为前面蒂娜已经讲过了,我们的风险是永远不会睡觉的,那我们首先需要有多资产的种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你要服务国际的客户的话。另外,还要多时区的服务,我相信刚才已经有讲过,比如我们有亚洲和欧洲的这些时区。我们在这两个支柱里面,我们在全供(音)的国际产品里面,有一个产品可能不是非常有效,我们有一个旗舰性的产品。包括在台湾、中国以及印度等,它是提供了这些组合性的一个方式,非常有效率的方式,用这么一个单独的就可以来看它整个的系统了。它是对于我们整个的交易来说是有整个的作用。还有像石油、橡胶等等这些产品,它都是非常中性化的。2013年我们增加了货币的产品,把它加到了亚洲非常重要的方式,包括印度卢比和中国人民币,还有韩元、日元等,这些产品让我们可以有非常特殊的定位,可以进行更好的风险管理,而且可以为全球的参与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我们可以看全球的参与者,再看亚洲的时候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所以这些也让我们想,在国际化的当中亚洲的角色是什么,我们是一个离岸的市场,这是整个市场的自由化,这是我们主要的一点。那如何能够增长我们的市场,而且如何让整个的生态系统综合在一起,而且把市场和海外的市场能够更好的互动。我们和CME以及(英)一起来合作,之前也是有合作,所以我们也是在看如何促进我们自己在“一带一路”的时候如何来进行更好的服务。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国的“一带一路”上面做一些事情的话,我觉得更开心。
柯睿慈:巴西的同事能不能跟我们讲一下你们的想法!
李莉:首先很抱歉,因为刚开始我们是要英文准备的,所以我也是准备了英文,我用英文来讲。
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交易所。对各位来说,我们还是比较新的一个名字,我们是比三(音),而且也是中国的球迷得到了高度认可。我们其实还是比较老的,我们历史100多年前就有了。它是刚刚在去年才出生,去年我们的业务组合是BM以及SBO,这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证券和期货交易所,在全世界来说,从这个市值来说是前十位的,我们的市值差不多是160亿美元。总得市值换成美元是1万亿美元。第二,我们提供什么。我们提供的包括在交易所以及OTA下面的交易,比如说清算,操作交易,结算,以及登记系统等,这个是完全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我们有股票,公司,债权,外汇衍生品,还有利率,商品以及结构性的交易。我们最具竞争力和流动性的合同,一日银行间存款期货合约,还有(英)迷你指数期货合约,以及迷你美元期货合约。上周我们的美元期货合约是170万合约收款,它是创造了历史的新高。我们是全球第三大衍生品交易所,……如果我们来看发展的历史,…我们共同了开发了很多新的电子类的交易系统。在每个市场上交叉上市了一些关键产品,有股票互换安排。我们曾经和德意志交易所一起来合作,推出了抵押品管理外包系统,洲际的交易所曾经是(英)亚洲主要的股东,在亚洲我们是和大部分的亚洲交易所一起签了MOU谅解备忘录,我们是通过交叉上市的金砖国家指数合约,以及其他的交易所建立了联系。在拉美我们收购了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几家,最近我们巩固了与阿根廷主要的现货交易市场,MA的战略联盟,我们的目标是在拉美建立一个金融中心,以及促进这个区域的发展。和CME集团的合作,还有和亚洲以及拉美的交易所的对话,是加强了巴西市场的国际化战略,以及扩大了准入的范围。
在我们这个方面,我们是与股票市场,外国的投资者贡献了51%的交易量,在我们的衍生品市场,非本地的投资者占了37%,在我们的市场当中,机构参与者在交易量当中是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大部分外国的投资者都是全球知名的企业。这个是比较简化的,我们第三的国际化进程简化版的国家。
柯睿慈:你们在区域的交易所方面做的很好,同时也是在购买欧洲的交易所。那么我也有兴趣了解一下,你们这种模式不仅仅是亚洲的,而且还是主要的一个欧洲的交易所。
徐春萌:虽然我们经常被划在境外交易所里面,我们更是一个国内的交易所。今天的主题是国际化,去年同样也是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活动,去年讨论的是“一带一路”。今年国内不仅仅是监管架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行三会变成了一行两会,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令人鼓舞的是,内地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它在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原油期货启动了,大商所也是在铁矿石期货上面引入了国际境外投资者。作为中国家门口的国际市场,今天我们跟内地交易所,不管是证券还是期货交易所,这几年都是交流非常多。今天胡教授非常全面的从学者的角度分析了内地期货市场国际化的路径,CME又给了一个很有深度的关于CME的国际化。我在这里讲一下港交所的国际化。
香港交易所是一个高度国际化,高度中国元素的市场,其实80年代、90年代初的时候,港交所它只是一个很小的区域性的市场,我们的起点跟内地交易所是一样的。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十年中间港交所能够从一个区域性的,发展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我个人的总结,我在港交所工作将近7年了,我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把它总结为一二三。一是任何的交易所,刚才其他交易所同行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很重要的要有一个核心的定位,CME的负责人刚才也说了,港交所也是一样的,我们的定位是…。所以我们最主要的核心价值是在于连接中国与世界,我们这个定位,在接下来通过这个核心定位,我们抓住这个核心定位,也就是找到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提供投资者和市场需要的产品,进而建立流动性。可能刚才很多交易所同行都说了,我们一开始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香港确实它在有一些国际化的充分条件上肯定是有的,比如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制度,资金自由进出,同时是一个低税率的经济体。但是这还不是一个必要的,我们必须在抓住我们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提供投资者需要的产品。很幸运港交所在历史上也抓住了三个重要的契机,也是三个重要的里程碑。第一是1993年青岛啤酒作为首家H股公司在香港上市,接下来也带动了更多的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也带来了国际投资者流动性。这就是我们商家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当然香港的发展离不开内地,也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契机,很多的中国企业有这个融资需求,香港实现了第一次的华丽转身,成为了国际化的金融中心,成为了中国内地企业的首选交易所。2001年的时候,港交所的日均成交量只有区区的81亿港元。今年上半年,2018年港交所证券市场,主要是我们的证券现货,我们的ADT有超过1200亿港元。通过抓住在(英)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港交所实现了第一次华丽转身,也实现了自己发展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我们今年的上市改革也是跟这个方面密切相关的。三是互联互通。沪深港通,债权通。但是我今天想强调的是,沪深港通。沪港通是2014年推出来的,深港通是2017年,其实这个时候中国市场的开放都已经很多年了,已经12年了我们才有了沪深港通。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一个非常简便的注册程序就可以投资债权市场。几个互联互通的意义在哪里,一个就是开放路径的多元化,就是要为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加便捷的通道,他们需要的产品。另外,还有一个历史契机,互联互通也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加速开放。我们现在说到的互联互通主要是(英)方面的。接下来看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开放,今年我们主要走的是自主开放的这么一个路子,主要是通过特定品种引入境外的流动性。往后随着开放的深入,随着市场需求不断的多元化,可能我们也需要其他的开放路径,比如在衍生品市场,引入互联互通,也可以发展互联互通。这是港交所国际化历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第三个国际化方面的,国际收购。2012年港交所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2012年港交所它其实最主要的,就像CME开始说的,CME居然被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港交所得手了。其实我们在商品领域完全没有(英),但是衍生品市场它的流动性是非常(英),如果说你从一开始去做的话很难,就像我们现在在香港推出自己的商品合约一样,确实是很难,要从头开始它的流动性。但是2012年的这个收购给了港交所一个从很高的起点进入的机会。2012年收购价是13.88亿英镑,88肯定是比较吉利了,388是港交所的股票代码,我不知道大家当时选这个收购价有没有一些联系。总值这个数相当于2011年的时候ME盈利的120倍。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的话,什么时候才能回本。所以很多人当时说这是一个添加的交易。但是收购了之后,港交所对ME进行了商业化的改造。在战略发展上,我们也在推出新的产品。2012年的时候,港交所也是上市公司,我们年报里面有详细的数据。2012年的时候,商品这一块,我们没有别的商品,只有ME,它对我们整个集团交易和结算费用的贡献仅仅只有1%。到现在四五年之后,ME去年的时候它对整体集团的交易和结算的已经达到了127。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到,就像刚才(英)同事提到的,确实是国际化的一个捷径。另外,也是通过这个收购可以说港交所冲出了亚洲,可以说是一个全球化的交易所集团。
柯睿慈:谢谢,这些都是非常详细的非常有意思的描述。接下来问每人一个问题。关于你们的国际化不是单向的道路,而是双向的道路,到底你们怎么样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亚洲的市场,从而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你们的客户。
姒元忠:因为要跟不同的时区地区国家的交易所去合作,中间确实有很多很多的困难,包括文化上面的,法规上面的,客户结构,还有时区。所以其实也做了很多的探讨。简单来讲,1998年我们跟瑞士交易所合并,成立了欧洲期货交易所。接着在2004年我们跟上海交易所在ID上的合作,把我们底层的城市码(音)给了上交所。接着来讲就是相对比较成功的,在2007年跟孟买交易所也是做了一个IKC(音)的合作,他们采用我们的不管是交易结算的…交易的底层,大家在上面设计产品,从交易商来讲做一个分享,同时也成为孟买交易所的一个小股东。2010年我们跟韩国交易所做了一个链接,简单来讲,韩国证券交易所,它把它夜盘放在我们欧洲交易所做交易。通过这样的跨时区交易链接,等于说还是有非常非常成功的商业的模式。另外,在2011、2012年,我们跟大学也好,跟协会也好,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培训上面。因为你在国际化的过程来看,如果彼此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不管对于产品,对于市场,如果结构不了解,你在所谓的国际上会造成很多很多障碍。所以在培训这一块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也跟上海证券交易所做了一个数据上的合作,我们代理上交所在境外数据的销售,他们来代理我们在境内数据产品的销售。因为数据作为一个交易最前端的东西,如果你没有让客户看到你最低的成本,最方便看到你的交易数据,其实你也没办法国际化,因为它不会去交易你的产品。所以数据这一块的合作也是我们经过一段时间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家不了解你的东西它也不会去做交易。2015年我们跟上海交易所,还有中国金融交易所,成立了中欧国际交易所。这是另外一个新的模式,等于说我们可以跟不同时区的交易所成立新的交易所。我们自己内部,2017年我们推出了合伙人计划,因为英国脱欧之后,本来在伦敦交易的这些场外的欧银清算,产品要移到欧洲来。也就是说我们让这些国际的客户成为我们交易所他们可以分享业务的,同时它还可以成为我们业务相对的股东。所以这部分来讲也是相对成功了。简单来讲,我们在路径上面,一个是ID的合作,一个是在股权上的合作,一个是并购,还有产品的授权。同时在数据上的合作,培训上的合作,合资。种种不同,主要原因是说哪个市场来看它的状况都不一样。
柯睿慈:我知道你觉得对于国际的交易所他要成功的话需要做些什么,你对于欧洲的交易所有很多的了解,你在亚洲也有做很多的业务,你觉得对于国际化
李豫燕:因为我们没有像德意志交易所做的那么多,在亚洲。刚才司总一开始的开场跟泛欧交易所是很相似的,在我们来说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国际化这个事情,国际化是在我们的基因和血液里,其实更多是考虑在国际化以后,在不同的市场怎么样跟当地的经济和当地的投资人相结合,真正的不应用落地,这是我们遭遇到的最难的地方。这个司总的经验应该也很多。所以我想说的是,国际化这个概念是很重要的,但是国际化了以后怎么样地域化,这个是国际交易所在中国面对的难点,或者做其他的收购并购当中面临的困难。我们去年年底收购了爱尔兰交易所,从去年到现在8个月的时候整个都在做管理层的整合,以及爱尔兰交易所怎么样在集团中做定位。因为脱欧,除了英国和德国之外一个大的布局,但是爱尔兰交易所从来没有债的这项业务。等于说我们拿进了一个新的产品,新的交易所和新的团队,这个团队怎么样和我们本身的团队产生协同效应,这是我们面对的很大的挑战。所以非常多元化的交易所来说,国际化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我更建议,或者我更在意的是怎么样把我们的业务亚洲化,我们的业务中国化。这个首先我们的团队要非常支持,欧洲交易所是希望把欧洲一些成熟的产品和经验和亚洲这边的分享,而不是说完全以一个初创者的思维来开发这个市场,所以我们面对很多困难,就是怎么样说服我们的高层,说服我们的总部,来配合我们做这样的市场。我在泛欧交易所已经7年了,我们是不是有针对中国针对亚洲推出单一任何一支产品呢,没有。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在这样的交易所里面,我们怎么样聊国际化,怎么样聊跟亚洲的结合,我选择的路径,怎么样找一个自己的角度,选择一个你自己的路径,我希望能够把所有泛欧交易所能够得到的资源待到中国来,所以我的角度并没有局限于,可能大家一开始觉得我们代表处是不是就去欧洲上市,上市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愿意做的一部分。除了上市之外,数据先行,所以首先做的就是跟上交所做了一个数据协议,因为大家肯不到你们它是不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存在的。
我们的东西有什么能够提供给中国投资人,比如我们现在跟郑商所的合作,从郑商所的角度来出发,看他需要的是什么。特别是现在国际化的技术上来的处理,可能没有那么成熟,或者经验没有那么多的时候,这个是我们提供的。所以我们尽量从自己的资源分享的角度,把这个走下去。
柯睿慈:你们在欧洲和美国都是有办事处,你觉得你们想要推动一些产品进行国际化,因为你们在亚洲有非常多的影响,同时也希望能够进入欧美。
简佩玉:这对于我们这样的交易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会选择非常独特的产品,可能一开始是区域化的产品,但是它也有全球化的潜力。我们怎么样把这些产品带到海外,和这个市场的参与者进行连接,有可能他们之前从来没听过,到美国很难。我们要把这个产品带到国外的话,首先要看这个产品的价格构成是怎么样的。比如说它的价格最活跃是什么时间段,那我们是不是还是留在亚洲。但是有些地方它会有一些增长的机会,比如说在英国,还有中国的期货,这些都是全球的产品,需要扩展我们的这些资源,跳出我们的时区去发展。一方面要进行海外的扩展,但是不一定要开更多的办事处,过去可能是这样,我们想要设一个办事处,在那边进行销售,然后我们就看到了结果。但是它不是非常能够可持续的,如果对于大型的交易所在全球都设立办事处。但是我们看到了这个现状,必须要更加靠近我们原来的市场,我们要靠近我们的客户也是非常重要,比如我们现在在日本、印度、香港、伦敦、美国都有我们的办事处,我们也非常高兴的说,我们还在北京和上海,我们也要开更多的办事处,但是我们的挑战就是文化。所以尽管我们来自于亚洲,我们只是来自于新加坡,对于我们来说,文化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怎么样来吸引本地的人才。我们需要有很多的沟通,我们要了解到总部的一些想法,怎么样能够更好的让他们理解西方的文化,如果说我们能够把人力资源整合好,看到我们自己交易所的整合,其实我们在你做其他事情之前先要做好这个整合,比如海外推广产品的时候,在海外设办事处,那我们怎么样招聘本地的人才,怎么样让本地的人才和总部的人才进行合作,让他们往同一个方向走,能够向着我们公司战略性的目标一起走。
柯睿慈:我觉得你讲的非常好的一点,你之前有讲到欧洲和美国,你在之间建立一个纽带,你能不能讲一下他们和亚洲的区别。
李莉:我觉得他们是有很大的区别,简佩玉已经提到会有文化的差异,从我们的角度,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包括品牌的知晓度,因为在过去几年里面我们一直在推广我们的品牌在亚洲的知晓度。所以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因为一般我跟我的客户说的时候,他们大部分人会有这样的反映,我没有听说过你们的事务所,有听说过,但是对它了解不多。可能我们在市场上相对来说就比较低调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天来这里的原因。我觉得我们需要增强我们在这个区域市场的推广。另外一方面,我们产品的教育,因为关于产品,我们大部分的客户都希望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大宗商品的合约,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像在亚洲,在芝商所、深交所,已经在亚洲培养了非常大的高端商品的贸易商。但实际上我们是有这些大宗商品的合约,比如玉米、咖啡、大豆,我们经营的结构合约对比的话它是有比较高的流动性,这也是我们需要进行分享的。另外,我们的微环境也是在不断的变化,政策,宏观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法规,这对我们一些项目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遵循本地的法律法规的变化,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的来管理我们的高级管理层,对它的玉器能够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
因为从我们的角度,从我们的经验,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面,我们可以从最好的那些人去学习,对你自己做好一个定位这是非常重要的。
柯睿慈:最后,由香港交易所的徐春萌讲一讲,你们觉得在五年之后你们会是什么样子。
徐春萌:问我的是未来,港交所大家可能关注的都知道,我们会有三年的战略规划。上一个是16年到18年,所以再过几个月我们会发布新的战略规划。三年发一个,基本上规划的事情都是可以落地的,所以投资者还有市场对于我们管理层的执行力还是很认可的。接下来的三年战略规划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调研,最主要其实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国际通,二是内地通,就是在现有互联互通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资产。这是我们的目标。三是科技通,大家都知道现在交易所行业很多的公司交易所集团都号称自己是科技公司,所以作为港交所,不仅是要拥抱新经济,也是需要拥抱新科技。再过几个月我们会有进一步的细节披露出来,到时候再跟大家分享。
刚才有几点忘说了。一个是我们的国际化是双向的,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其实中国的资本市场现在的国际影响力是很强的,上交所的前理事长是(英)的主席,现在内部的交易所不管是体量,还有成交量,跃居全球前列,开放也在如火如荼的按照习主席说的宜早不宜迟在推进。一户一码,这一点在全球的很多市场暂时做不到的。9月17日香港也是会启动沪深港通识别码制度,这也是为了更好的监管合作,提高监察的效率。但是我们现在就算推出了香港的投资者识别码,不像内地这么彻底。内地国际化不管是市场还是交易所,其实手续的都会有一个怎么跟国际的(英)接轨的问题。第二,关于并购,我们都说它是国际化的捷径,其实沪深交易所,中金所已经有一些动作了,刚才姒元忠提到的他们有中欧交易所,“一带一路”沿线沪深交易所、中金所都有布局。比如巴基斯坦的交易所,有一些参股的动作,还有孟加拉的交易所,还有哈萨克斯坦的交易所。我想说的是什么,大家都走出去了,那这个资产怎么盘活,收购了之后怎么办。刚才胡老师都提到了我们自己的交易所有商业化的问题,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种种原因。咱们收购的境外交易所其实也可以考虑到香港来上市,这也是我们一个国际化的路径,我们也把交易所的商业化和它的改制私有化,可以说是很多国际化的交易所它的发展路径很重要的一环!
柯睿慈:非常的有信息,而且非常棒的一个讨论。我现在要把这个舞台交给下一个讨论了!非常感谢各位!
责任编辑:张瑶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