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石油货币风云

俄罗斯的石油货币风云
2018年05月23日 13:11 新浪财经综合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一百年来,围绕石油,无数政治家、企业家、商人、军人以及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们都卷入到这段世界政治和产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中。

  石油与政权

  由于石油的战略意义,各国政府不断用外交、军事甚至间谍的手法维护着国家石油公司的利益,因为石油利益也就是国家利益。

  “罗马帝国已是日薄西山,

  看上去却依旧秩序井然;

  皇帝稳居宝座,战友环侍;

  奏章都说,生活无限美满”。

  俄国诗人布·奥库贾瓦的这首诗讽刺勃列日涅夫时代后期的苏联。

  石油与苏联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苏联正处于鼎盛时期,根据苏联官方材料,苏联GDP在这段时期的增长率高达211%,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达到了美国的80%。

  同时,苏联实际军费快速增长,从1965年的320亿美元增加到1981年的1400亿美元,并自1973年起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军费大国。

  “不惜人力和物力用强大的技术兵器装备陆海军”这样的思想跟领导人是分不开的。

  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70年代中期甚至表示相信,苏联“到1985年大概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行使自己的意志”。就连此时的一些西方学者也半是恭维半是恐惧地提出“勃列日涅夫时代,很可能要以一个成就最为显著的时代,一个过去无法匹敌、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无法匹敌的时代,载入史册”。

  但是实际上,苏联不计代价地发展其国防实力,也并不是一个好的战略。为此耗尽了自己的力量,国家的经济自主性也大大减少。

  我们来看具体数据:苏联12%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直接运用于国防(美国为6.5%),国防开支占国家预算的比重接近50%(美国为25%左右)。

  苏联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制度正在错误的战略上失去活力——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苏联GDP年平均增长速度每10年降低一个百分点。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共政治局委员瓦·梅德韦杰夫回忆到“第八个5年计划(1966-1971年)大概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后一个顺利时期……此后经济发展开始迅速恶化。国家在力不从心的军费开支重压之下疲于奔命。”

  当时苏联的国民经济的状况可以用一句俗语简单地加以描述:走投无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经济结构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以国防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一家独大,“要大炮不要黄油”造成了其他产业特别是农业发展严重滞后。

  20世纪80年代初期,苏联在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谷物和食品进口国。此时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粮食。

  而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

  Winter is coming…

  作为冷战对手的美国岂会放过这样的机会。1982年初,里根总统和几位重要顾问开始制定一项战略,通过对苏联经济赖以生存的战略性三位一体的关键性资源进行攻击,进而瓦解苏联经济。

  1985年8月,美国政府授意沙特阿拉伯增加产量,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已显萧条的世界市场注入石油,打压油价,抑制西方的通货膨胀,使热钱回流美国股市并投入房地产市场。

  1985年10月,欧佩克会议未能就出口配额达成共识。美国的授意与沙特削弱正处于两伊战争中的地缘政治对手伊朗和伊拉克经济的意图相契合。就在几周内,石油战争就拉开了帷幕,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出口从不足200万桶/日猛增到约900万桶/日。

  1985年11月,国际原油销售价为每桶30美元,从年底开始,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直线下降,到次年4月1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跌至每桶10美元大关,下跌幅度竞达70%,创13年来最低纪录。

  油价如此暴跌史无前例,对苏联来说,超过100亿美元的硬通货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几乎是其硬通货收入的一半,使苏联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军火是苏联继能源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大部分军火出口到了出手阔绰的中东国家以换取美元。

  由于石油价格的暴跌,1986年上半年,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石油收入减少了46%。

  苏联军火的大多数富裕而稳定的中东客户所拥有的现金捉襟见肘,结果,苏联军火销售量在1986年减少了20u/o,莫斯科又因此失去了20亿美元硬通货。

  此时的苏联国内没有可代替油气的其他商品出口,每年采购数千万吨粮食的费用、偿还外债的能力,全都取决于石油资源。为了维持粮食的大量进口而稳定国内粮食供给和维持国内的经济运行,苏联只能大力提高石油产量,靠提高出口量来弥补油价下跌造成的外汇收入的下降。

  但是,西西伯利亚的巨型油田中,易采而便宜的石油已经枯竭。稍小一些的复杂油田则需要巨额投入,导致生产石油的成本上升了70%。为了维持原来的产能,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气候下,卖不出石油就意味着没有外汇收入,意味着缺乏开发新油田、使用新技术的资金。1989年,苏联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7%,约4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在经济上,由于美元结算制度,卢布形同废纸。

  在政治上,供应廉价油气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苏联对东欧的政治控制, 经济上的崩溃导致了华约组织的土崩瓦解。

  1991年7月,华约组织黯然解散。

  一个月后,苏联解体。

  石油与普京

  普京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俄罗斯有在欧佩克发挥作用的机会,他正在利用这种机会扩大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

  通过普京,俄罗斯与沙特阿拉伯的伙伴关系在不断推进,据称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投资了俄罗斯在北极的一个液化天然气项目,而俄罗斯很可能将投资沙特阿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

  这可能不止是能源上的战略同盟,并很可能会扩展到其他领域。比如军事领域。这更像是一种以能源改革为开端的战略政治关系

  普京不仅能够从前苏联的经济崩溃中吸取教训,并且亲历2014年的“卢布危机”--以美元计价的国际油价大跌,美国又对俄罗斯发起经济制裁,导致卢布一度贬值50%,资本大量外逃,石油收入大量减少,俄罗斯经济受到重创。

  痛定思痛,普京开始认识到“石油美元”对于国家战略不利的局面,于是2015年普京动员独联体国家起草了一份法案:该组织必须在2025年-2030年之间将结算货币由美元和欧元强制过渡为俄罗斯卢布、白俄罗斯卢布、亚美尼亚德拉姆和哈萨克斯坦坚戈

  不仅如此,今年六月,俄罗斯还抛售了58亿美元的美债,在美国债务的持有者中下降到了第14位;而且,俄罗斯央行几乎每个月都进口黄金,用来替换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石油卢布”初成型

  分析一下“石油卢布”的可行性 : 目前俄罗斯拥有全球约1/3的天然气储量,原油日产量1000万桶以上,与沙特不分伯仲;另一方面,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集中于欧亚,俄美贸易只占3.3%,只要欧盟(占比49.4%)、独联体国家(占比13.6%)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均同意在贸易结算中不使用美元,转而使用本币,则俄罗斯对外贸易7成以上都可以绕开美元

  目前,中国与伊朗是可以不用美元结算的,但是欧盟保持以往模拟两可的态度,最重要的是美国的“后院”委瑞内拉决定用人民币与卢布结算。计划进行还算不错

  现在美元的影响以经在慢慢减弱,特朗普急切的想要保持住美元的霸主地位,才迫不及待对多方实施最擅长的经济制裁。

  而一旦欧盟、亚洲国家和俄罗斯坚决使用本国货币,那么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将逐渐脱离绝对的主导地位,美元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来源:指旺

  作者:Brigitte Xu 

责任编辑:张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