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红刊财经 文/张桔
国投瑞银今年以来已有8只产品清盘,在规模缩水约四成之余,也凸显出业绩不佳在内的种种问题。
9月4日,国投瑞银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的混基产品国投瑞银新成长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触发了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该基金将依法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
这也是国投瑞银基金今年第8只正式清盘的基金,此前的8月25日,该公司旗下的安颐多策略正式公告清盘。年初以来,该公司另外清盘的6只基金则包括了国投瑞银新收益、国投瑞达混合、国投瑞银新价值、国投和安债券、国投顺益纯债、国投瑞银全球债。由中可见,涉及到的产品类型不仅包括了权益类基金,同时还包括了一级债基、二级债基、QDII基金等。此外,迷你基金在存续产品中仍然占据了一定的比重,Wind表明,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旗下仍有4只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面临着清盘的风险。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谈及该公司多只基金遭遇清盘命运的原因,有鱼基金高级研究员王骅指出,主要因素还是业绩不佳,国投瑞银的权益类产品今年以来净值平均收益率为-9.51%,虽然有市场表现不佳的客观因素,但从主动型产品来看,截至9月5日,国投瑞银旗下有23只基金今年以来净值跌幅超过10%,对一个以权益基金为布局重点的公司来说并不理想。同时,业绩不佳直接导致了二季度公司近八成的基金规模相比一季度有了缩减,其中跌幅较大的国投瑞银瑞盛的规模更是减少了30%。
清盘潮涌背后的“无奈”
在该公司遭遇清盘的基金中,不乏当年显赫一时的明星基金,例如国投瑞银新价值。国投瑞银新价值成立于2015年的4月,该基金昔日是将“打新”作为其主打策略,最为辉煌时候的资产规模曾经达到过将近135亿元。但在今年第一季度由于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今年5月初最终黯然谢幕。
值得注意的是,从最新清盘的一例国投瑞银新成长来看,实际上该产品的业绩还是不错,但最终也难逃清盘的下场。以国投瑞银新成长A类为例,2016年和2017年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18%、17.04%,其年化收益为5.49%。而或许是注意到了规模的“隐患”,2017年上半年时,基金公司为该基金先后增配了两名基金经理桑俊、宋璐,加上彼时尚且在管理产品的刘潇潇,该基金曾短期同时拥有三名基金经理。
然而,规模因素最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红周刊》记者查阅该基金的历史数据,2015年该基金首募成立时候的份额也不过约为2.3亿,之后受到市场因素的驱动,其规模也曾有过高光时刻;但是种种迹象显示,该基金因选股出现偏差,其在2017年兵败于二级市场的蓝筹行情中,某种程度上造成了2018年产品规模的持续缩水。
根据该基金的逐季季报,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A\C两类的份额加总也不过仅存约1.21亿了,从季报披露的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20%的情况来看,这一结果基本是由于机构投资者在当季大额赎回所导致的;而二季报成为该基金的最后一份财报,从规模来看,该基金的两类份额规模加总约为433万,而数据同样曝光出机构当季大额赎回。
对此,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 王骅还指出,今年该公司清盘的产品中出现了打新基金的影子,国投瑞银在2015年前后推出过不少打新基金,国投瑞银新价值在三月底已经清盘,国投瑞银优选收益、国投瑞银新动力、国投瑞银新机遇、国投瑞银新回报等目前也都在清盘线上下;这类产品在2015年之前因为收益稳定受机构投资者热捧,但是随着之后监管层暂缓IPO等一系列举措,打新基金也沦落成为鸡肋;当政策红利消失之时,也就是相关基金没落之日。
杨冬冬业绩欠佳拖权益后退?
除去挥之难去的清盘阴云外,公司旗下权益类产品业绩欠佳也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经理杨冬冬所管理的产品今年悉数尽墨。
来自天天基金网的数据显示,杨冬冬曾先后管理过公司的6只基金产品,而目前他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包括了瑞泰多策略、瑞盛混合、瑞盈混合、锐意改革混合等4只。截至9月5日收盘,瑞泰多策略开年迄今的净值增长率为-6.69%,国投瑞银瑞盛开年迄今的净值增长率为-28.81%,国投瑞银瑞盈开年迄今的净值增长率为-18.81%,国投瑞银锐意改革开年迄今的净值增长率为-24.02%。这其中除去多策略净值跌幅不大外,其余几只基金净值下跌均超过了15%。
这里以净值跌幅最大的国投瑞银瑞盛为例分析,该基金近两年的分类排名一直不佳。2017年,国投瑞银瑞盛在1303只同类基金中排在了第1280位,全年实现净值增长率为-14.02%;2018年迄今,该基金的排名进一步滑落,截至9月5日收盘,其在1666只同类基金中排在了第1659位,开年迄今的净值增长率仅为-28.81%。
究其业绩不佳的原因,基金经理选股不佳的问题首当其冲。从该基金稍早前二季报的十大重仓股来看,基金当季所重仓的十只股票开年迄今均呈现下跌,且股价在二级市场的下跌幅度均超过了20%,这10只股票分别是火炬电子、东睦股份、华贸物流、软控股份、海利得、新华保险、康力电梯、东方网力、富煌钢构、捷顺科技;对比第一季度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实际上基金经理只是将首季的铁汉生态调成了第二季度的东睦股份。不过,该基金目前实行的是双基金经理制,除去杨冬冬外,另一位现任的基金经理是吴潇。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经理在二季报总结中仅如此表述:“本报告期,基金适当减少了对园林、化工的配置,增加了对计算机的配置。”
比较而言,另一只开年迄今同样净值增长率跌幅超过20%的国投瑞银锐意改革是由杨冬冬一人所打理,其曝光的问题或许更具代表性。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的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分析,杨冬冬的持股风格,还是以偏成长多一些,比如以他旗下基金市值加权第一大重仓股火炬电子来说,该股票2015年年初上市,目前市净率3.32倍,动态市盈率32倍,在目前的市况下是属于估值比较高的。
同时,以他管理的同样净值跌幅超过20%的国投瑞银锐意改革混合来看,该基金2018年年初年化换手率在0.5倍以下,持有股票数量不到20只,持股市值中位数315亿元,加权平均市盈率45倍,加权平均市净率5.68倍。
同样对于国投锐意改革这只基金,王骅则分析表示,该基金今年来净值下跌超过20%,其重仓的长盈精密年内跌幅超过45%。可以看出,杨冬冬的行业偏好并不明显,二季度减持了之前的化工、保险,稍许增加了计算机仓位,但是调整和个股选择都出现了一定偏差,减持的新华保险其实6月底以来表现不错,继续持有的火炬电子等则继续下调。
昔日创新斗士如今发力何方?
实际上,昔日国投瑞银基金在内地公募圈中一直高举“创新”利剑披荆斩棘,公司先后发行的瑞福分级和瑞和分级引领着公募圈内创新的潮流,当然也创造了可观的管理费效应。
但如今早已时过境迁,在公司的管理层几经更迭后,国投瑞银在公募创新领域中的优势早已荡然无存,其在传统的公募几大领域中亮点也不多。
但即便是公司现有的创新基金,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举例来看,国投瑞银白银期货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只跟踪白银期货走势的基金,如果投资者考虑资产配置的话,这只基金几乎是通过公募配置的首选。但是2016年开始,基金的涨跌幅度就开始与沪银主力合约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目前收益率偏离超过10%,虽然今年来看偏离有所收窄,但是在成立不长的情况下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其实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着隐忧的。
此外,或许也是受到公募整体动荡的大环境影响,国投瑞银基金经理队伍人事变更频繁。2018年以来,陈小玲等基金经理先后离任。受此影响,公司内部基金经理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内部调换:以桑俊为例,他此前管理的产品均为混合型基金,但之后才开始管理国投瑞银双债丰利定开债券。由此也不难判断,基金公司本身人才流失严重,“一拖多”现象泛滥,对应的基金业绩也难见起色,自然也没有动力再进行所谓的基金创新了。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公募而言,如果前些年在创新品种上剑走偏锋尝到了甜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地提高业绩,否则基金规模难免会出现缩水;而在近两年基金创新受到种种外力影响被较大抑制的背景下,公募的可行之路其实只有回归业绩本源了,毕竟公募竞争的本质就是业绩为王。
当然,国投瑞银整体的规模也在业绩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着急速的变化。来自WIND的统计表明,2017年四季度末,公司的公募规模恰好是1000亿,但今年一季度末,其大幅回撤至606.9亿,而二季度末也仅仅微升至640.9亿。从产品类型的规模来看,公司基本上是货币基金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混基和债基的规模基本平分秋色!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靖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