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晋信基金:估值探底+政策托底 A股静待东风起

汇丰晋信基金:估值探底+政策托底 A股静待东风起
2018年09月07日 15:53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汇丰晋信基金

  8月国内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8年8月,A股市场萎靡不振,两市成交创熔断以来新低。8月由于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级而出现大幅回调,上证月中一度跌破2700点。主要宽基指数中,上证50跌幅相对较小,下跌2.78%。上证综指下跌5.25%,中小板指下跌7.99%,创业板指下跌8.07%。

  从行业的涨跌幅来看,8月份大部分板块呈下跌趋势,消费相关行业损失最为严重,其中家电、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板块领跌,分别下跌12.13%、10.84%、10.59%。而仅有石油石化为正收益,上涨0.47%。

  表1:8月A股主要指数表现

  数据来源:Wind,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18年9月4日

  主要宏观数据简评

  统计局PMI走升及财新PMI三连阴,上行动能趋缓

  8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3%,较7月微幅回升0.1个百分点,指向制造业景气略回暖,主要贡献来自生产边际改善、供应商配送时间缩短,但8月PMI仍低于上半年均值,也低于去年同期,表明改善幅度较为有限。

  主要分项中,需求继续下滑,生产、价格反弹,库存继续恶化。8月新订单指数继续回落至52.2%,新出口订单指数创6个月新低至49.4%,指向内需依然偏弱,而在贸易摩擦影响下,外需继续走弱。8月生产指数有所反弹至53.3%,虽有季节性回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并且与8月发电耗煤增速转负趋势不符。分规模看,大型企业PMI回落,中、小型企业PMI回升。7月社融增速继续回落,8月PMI新订单继续下滑,意味着从需求看,后续经济依然承压。

  总体看,8月制造业PMI边际回升,但仍相对较弱。生产指数的同比回落与8月发电耗煤走弱一致,环比边际回升尚不改下行趋势。小企业PMI的边际改善或是短期的积极因素。需求分项走弱叠加生产指数边际回升,或成为库存短期回升的重要因素,因此认为生产和库存回升的持续性或存疑。价格方面,尽管原油、钢铁等价格的短期回升对PMI价格分项产生了拉动作用,考虑到CRB指数下行、消费出口继续回落、积极财政下基建弱修复而非大反弹的判断,认为本轮价格PMI上行的动力或相对较弱,短期通胀超预期上行的风险不大。

  8月财新制造业PMI录得50.6,低于7月0.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小幅下跌,为2017年7月以来新低,但仍处于扩张区间。

  8月中国制造业产出继续扩张,增速为年初以来最高。但需求疲软,新订单指数创15个月新低,这与外需减少有关。新出口订单指数虽略有上升,但已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部分厂商反映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导致外需较为疲弱。

  图1:统计局PMI上涨至51.3

  数据来源: Wind ,截至2018年9月4日

  季节性因素拉升CPI,PPI受商品价格影响拖累

  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前值1.9%;CPI环比0.3%,前值-0.1%,为今年以来除2月外最大环比涨幅。

  分类来看,7月食品价格结束此前连续4个月的下滑趋势,猪肉和鲜菜价格上涨为主要拉动,合计带动CPI上涨0.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在供应持续偏弱影响下,延续5月以来的反弹趋势,环比上涨2.9%。7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主要是暑期旅游、娱乐、教育等需求增加,带动相关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6%,前值4.7%;环比上涨0.1%,前值0.3%。

  分项环比来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较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7月为大宗商品市场传统淡季,叠加贸易摩擦升级,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升温,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低。同比来看,PPI结束了此前三个月的连续回升,主要原因是中游加工业出厂价格增速明显下行,抵销了上、下游行业价格增速上行的影响。其中,生产资料 PPI 上涨 6.0%,涨幅比上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PPI 上涨 0.6%,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图2:CPI同比上涨2.1%

  数据来源: Wind, 截至2018年9月4日

  9月A股市场展望

  1、A股估值探底

  8月初指数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而出现大幅回调,指数一路下探至2700点附近,中旬再度回调并下探本轮新低至2653点,随后有所修复,但成交持续缩量,且整个市场存量资金维持中性偏流出的趋势,显示股市依然处于磨底状态。

  目前市场估值分布进一步的挤压,10到15倍市盈率(PE)区间个股的占比首次超过17%,峰度已经明显高于2012年的底部,随估值底信号愈发明显,预计未来市场下行空间收窄。

  2、政策稳步托底

  首先,货币政策在稳经济的概念下,7月份去杠杆节奏上微调,即使近期结果显示社融规模仍在影子银行的收缩下跟着反应下降,但在稳货币及宽信用的政策发力下,人民币贷款的增量却有看到提升,债务表外转表内显现初步成果,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在不断加强。预测接下来新增社融增速基本可企稳,全年有望达到16.5万亿。

  其次,政策止稳人民币,减缓流动性风险担忧,从8月6日提高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至20%,垫高做空人民币的成本;至8月24日重启逆周期因子,对冲“羊群效应”的过度反应影响,随后人民币贬势趋稳。

  前期政策托底步伐稳定,预计后续整体政策态度续偏积极,管理层改革开放力度也将加大,叠加积极财政政策,包含减税降费、基建补短板等,也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发力,为市场带来正面影响。

  3、中美贸易摩擦扩大风险

  截至目前,美国对中国出口500亿美元清单加征关税以全部落地,过去测算对中国GDP影响仅约0.1%,接续的2000亿加征关税清单是否于9月实施将是短期关注的风险点。

  此前测算,若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的计划实施,对中国GDP的拖累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至0.3-0.5%。

  不过如果贸易战升级,预计中国政府也将调整国内政策,来对冲美国加税带来的负面影响。

  4、中报业绩略微回升

  8月底A股中报业绩已全部公布完成,A股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较一季度略微抬升,即使二季度市场内外风险加剧,包含中美贸易战、流动性趋紧、人民币贬值,但净利累计同比达14.1%,较一季度同比增速回升0.7个百分点。

  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因素或将持续压抑业绩表现,但在今年经济增长6.6%的预估下,后续下调幅度或将收窄。其次,供给侧改革为代表的供给结构调整,以及消费升级的需求结构调整,加速了产业之间和内部的优胜劣汰,有利于行业集中向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龙头业绩增速相较整体行业增速明显较高,即使下半年业绩增速下行压力持续,但其较高的业绩确定性或能一定程度支撑其股价表现。

  5、估值底及政策底

  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从9月份市场环境来看,大盘整体走势依然趋弱,但连续调整之后,随着量能的逐步缩量,存在技术性修复机会。

  整体来看,虽然仍面临贸易摩擦影响,但随着政策面的持续发力、汇率逐步走稳、上市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以及目前相对合理的估值水平,市场下行空间相对有限,存在技术性修复机会。后续随着风险因素逐渐释放,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叠加政策效果的实质显现,或将带动股市回升。

  债市方面回顾

  8月债市收益率普遍上行,2-5年期上行幅度较大。具体来看,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但出现短期小幅扰动,债市短端低位回升;长端多空因素交织,经济数据整体偏弱、中美继续加征关税,但通胀预期升温、宽信用政策对利率债偏空,债市长端震荡中小幅上行。

  三个方面来看

  资金面

  8月上旬流动性延续宽松利好债市短端;月中下旬资金面小幅扰动,债市短端收益率低位回升。

  基本面

  首先,8月发布的经济数据大部分延续弱势。7月工业利润增速、社消零售、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投资均回落,工业增加值增速持平低位,新增社融规模同比小幅减少、表外融资存量减少;但7月进出口数据与通胀数据好于预期,一度令债市长端小幅承压。其次,中美继续互加关税,避险情绪对债市长端仍有带动。再次,通胀预期升温,7月通胀小幅上行,叠加受益于7月初定向降准释放7000亿资金,货币宽松程度进一步加码,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降,国库定存招标利率较上次大幅下行103个基点。

  政策面

  政策延续“宽信用+宽财政+稳货币”方向,且多以松信贷、宽财政、松非标的形式推进,鼓励实体融资和基建投资。

  截至8月末,国债收益率普遍小幅上行0.41-21.49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9.39个基点报3.5751%;国开债收益率普遍上行4.77 -12.96个基点,10年期国开债上行8.55个基点报4.1857%;非国开债普遍上行7.2 -17.21个基点。

  展望9月

  长端利率可能继续震荡行情:

  确定性利空

  地方债供给压力大。9月地方债发行可能超过7、8月,不仅给资金面带来负面影响,而且稀释了二级市场的配置力量。

  不确定性利空

  基建企稳、通胀上行。8月建筑业 PMI的劳动力需求和市场预期指数较为强劲,可能对应着基建投资的企稳。8月CPI同比也可能继续上行,可能攀升至2.3%左右,催化通胀预期进一步升温。但这些利空因素中,地方债和通胀均为暂时性因素,而非趋势因素。而且考虑到宏观经济维持偏弱的可能性较大(毕竟仅依靠基建投资可能不足以对冲下行压力),以及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我们认为债券市场不会出现显著调整。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陶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