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伴随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低价网购平台的关注度提升、低价消费品业绩较好以及二级市场大消费行业的回调,“消费降级”的声音开始出现。那么,消费降级的逻辑是否正确?我们在思考过后,认为消费降级的观点存在以下几个漏洞。
首先,忽略了消费结构变化。目前我国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更多地反映全社会物质产品销售情况,对服务型消费、尤其是网上服务型消费的情况反映并不充分。基于单一的数据很容易出现误判。从切身实际体验看,现在居民在旅游、健身、美容等方面的投入占比是在不断提升的,也符合现在的消费趋势:从购买商品向购买服务转变,从满足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迁移。
其次,忽略了收入水平差异。我国的居民收入水平是不均衡的,消费水平也是如此。当前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大量低端消费人群。在中高收入人群看来的低端消费品,在低收入人群看来,可能不是消费降级。比如从买“哇哈哈”纯净水到买“娃哈哈”纯净水,从用抹布到买廉价的厨房用纸,反而对他们来说是在品牌和品类方面的消费升级。
再次,把理性消费当成降级。从餐餐大鱼大肉,到养成轻食的习惯;从追求名牌大牌,到追求品质和性价比。购买的产品价格降低了,但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消费的降级。我们从这些现象可以得出的判断是,人们逐渐意识到消费的本质是更健康、更理性化的消费,去logo化,甚至喜欢个性的产品。此外,二手闲置平台、共享经济的兴起,代表着绿色消费模式的产生,也是另一种的理性消费。
最后,用公司业绩代表消费趋势。今年诸如泡面、榨菜、啤酒等低端消费品公司业绩相对不错,有人认为这是消费降级的体现。但事实恰好相反,消费趋势只是影响公司业绩的一个因素,今年这些低端消费品公司业绩较好的原因一方面因为集中度提升,另一方面因为提价,这反而是消费升级的最好证明:龙头公司量价齐升。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消费降级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消费升级仍旧是目前的大趋势。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