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杨宇:从客户出发,让Smart Beta产品个性化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Smart Beta被越来越多的专业投资机构重视。
Smart Beta可能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比较陌生。然而,在相对发达的西方市场Smart Beta却早已风靡。近日,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SmartBeta和量化投资首席投资官杨宇详解了Smart Beta在中国指数基金市场的运用。他认为Smart Beta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的优势,未来与金融科技相结合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兴起于海外|α的β化成投资新趋势
Smart Beta,是运用指数投资的方式,将有效的投资思想或者投资逻辑提炼成选股模型,构造的一种可进行指数投资的组合。该策略介于传统Beta策略(被动指数)与传统Alpha策略(主动投资)之间,相对于传统被动投资,Smart Beta策略通过在特定因子上的风险暴露,可以获得长期的超额收益。
这一投资方式兴起于2000年的美国,此后快速地在全球发展。据了解,Smart Beta兴起的一个原因是国外大部分的基金经理业绩难以跑赢指数。而通过业绩归因分析,即便是少数跑赢指数的基金,它们的超额收益来源也是在因子上的风险暴露,Smart Beta就此兴起并发展起来了。
投资的收益一般分成α和β两个部分,α是超额收益,而β是指数收益。在杨宇看来,Smart Beta就是将实现超额收益的能力(α)用指数(β)的形式表现出来,用被动的方式做一个主动管理的基金。由于这种方式是主动和被动的结合,因此,这类基金既有被动基金成本低、费率低、容量大、风格稳定的特征,同时又有能获取超额收益的优势,使之成为国内外投资行业关注的热点。
此外,近年来投资行业出现了“α的β化”的趋势。杨宇认为,很多投资带来的回报都可以β化,无论是行业基金还是专注于中小盘的基金,均能通过一定方式提炼出相应的行业β或风格β。
策略标签化通俗易懂讲Smart Beta
Smart Beta兼具α能力和纪律性,虽然发展十年有余,杨宇也坦承 Smart Beta的劣势就是很难向投资人说清楚,即便费了许多口舌别人也不一定能明白。
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出来的办法是将深奥的事情简单化。“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用客户听得懂的语言来做Smart Beta。”杨宇认为,很多时候投资和市场之间的交流还不够充分,投资的理念或许难以完全传达到市场,市场也未必对产品把握得那么精准,而标签化是个好方法,能让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并解释清楚产品策略。
目前嘉实Smart Beta和量化投资团队由三大业务部门构成:除了传统的指数投资部门和量化投资以及指数增强部门之外,第三个是产品解决方案部门。而产品解决方案部门的成立正是为了解决产品与市场之间信息的不平衡、不对等问题。
抢滩聪明贝塔从战略出发全力布局Smart Beta
在国内市场还未熟知Smart Beta之时,嘉实就和美国的锐联公司合作,2009年发行了国内第一个基本面指数的基金——嘉实基本面50指数,后来又发行了市场基本面ETF——嘉实深证基本面120ETF。经过多年的市场考验之后,这两只基金脱颖而出,近期也成为晨星评级中为数不多的五年期五星级基金。
除拥有先发优势、经验丰富的投研团队外,嘉实基金在投研团队布局上也作了重要的改变。杨宇认为,要取得α必须对行业、对投资理念和策略有深入的理解,而嘉实的Smart Beta正是基于此在全天候多策略投研体系基础上升华,强调的是投研的精细化、投资风格更加清晰、更加关注投研过程,而Smart Beta也是嘉实投研升级的重要抓手。
“就像一个机械化的生产流程一样,Smart Beta未来呈现的特点就是产品质量稳定、纪律严格,做出来的东西都有统一标准。这就要求团队必须严格执行纪律和风控,而这也是指数、量化团队天然的优势。”杨宇说。
为了更好地发展SmartBeta以及升级投研体系,嘉实基金也调整了投研组织构架,形成了股票、固收、机构、海外、Smart Beta和量化等平行的投研体系。据了解,在实际的业务中,嘉实基金已经开始在机构投资中试水SmartBeta策略,未来也将不断深耕前行。 文/九溪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陶然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