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长城黎海威:估值有吸引力 看好未来6-12个月行情

景顺长城黎海威:估值有吸引力 看好未来6-12个月行情
2018年08月17日 18:08 新浪财经

  编者按:今年以来,A股市场连续下行,不少权益类产品表现不尽人意,而超额收益相对稳定的量化基金成为市场布局的热点。公募量化基金规模超过千亿,其中主动量化产品成为主流。在近年市场风格更加注重公司经营质量和业绩的情况下,基本面量化投资正在兴起。细数国内耕耘在量化投资领域的优秀基金经理,景顺长城量化团队领军人物黎海威便是基本面量化的代表人物。黎海威有十五年的海内外投资经验,在业界有“深谙A股的海归量化高手”之称。

黎海威黎海威
数据来源:wind数据来源:wind

  新浪财经近期对话黎海威,他表示,A股市场的有效性与成熟性仍在发展培育当中,市场机构化的进程刚刚开始,基于基本面的主动量化投资在未来5到10年的时间里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当前市场时点上看,估值已经相当有吸引力,处于一个“磨底”的过程,看好未来6-12个月行情。

  量化投资是通过模型、大数据的方式来呈现投资流程、风险收益特征等海量信息的一种投资手段,虽然在表现方式上与传统的主动性投资有所不同,但在大方向、大原理方面两者是一致的。除了传统投资中关注的市净率、市盈率等信息外,量化基金也十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运营质量、行业地位、成长潜力、大股东的情况等因素,与传统投资有很多的交叉之处。

  他还表示,基本面量化空间大。虽然短期之内政策对股票风格会有影响,但对于黎海威来说,他相信长期A股还是得靠基本面,那些质地比较好的公司更值得投资者信任。当然每个做量化投资的人,可能对“质地比较好的公司”,在定义上可能会有一些小的区别,这取决于个人的比较优势。

  采访实录如下:

  量化投资通过模型来挑选股票 在长期经验积累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变

  新浪财经:年轻人可能都知道有唱歌的“量贩”,那么量化叫什么?很多人没有概念。首先,我们与大家说一下量化投资是什么,它和传统的投资有什么样的区别?

  黎海威:量化投资,对我们来讲,它就是一种传统主动投资的延伸。顾名思义,量化投资肯定是要借助各种各样的量化手段来实现,比如通过模型、数据,它呈现出来的投资流程和风险收益特征,与传统的主动性投资,包括我们个人挑选股票等,会有一些区别。但在大的原理、方向来说还是比较一致的。比如,量化投资的很多投资理念,就是从传统的主动型投资里面抽象出来的。当然,我们是用模型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我们讲到的价值投资,大家看市净率、市盈率、市销比,也包括现金流、股息率,这些也都是量化投资着重点之一。除此之外我们也比较关注企业本身的运营质量,包括存货管理、应收账款,也包括本身的财务杠杆和在行业的龙头地位、成长潜力,以及大股东的情况等等,所有的这些信息我们都可以用量化模型体现。

  量化投资和传统投资当然也有不同之处,我们不会主动去挑个股,更多的是通过模型来挑选股票。我们的风险收益特征来说就会有一些不一样,我们持仓一般比较分散,100到200支股票。超额收益来说也相对稳定一些,信息比率比较高,月胜率也比较高一些。更多像长跑运动员,希望能够长线产生价值。短线的波动等会控制得比较低一些。这也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长期获利,而非短期的投机操作。

  新浪财经:中国市场上有背景相似的量化投资人员,富国基金李笑薇、华泰柏瑞基金田汉卿,你们三位都是从海外顶尖量化公司(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回到国内,担任国内公募基金量化部的总监。你们如何做模型的本土化应用?

  黎海威:以前我们三个人同事,在一个团队里面共同研究中国A股市场。在从事A股的投研工作之前,我们在新兴市场团队里面,刚开始是做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及全球其它新兴市场,比如像巴西、俄罗斯,很多地方和A股的发展阶段还是有些类似、有些共通点。在此基础上,肯定有很多的经验可以慢慢被应用到中国国内A股市场来。我们的很多投资经验,其实是在不断研发的过程当中逐渐的本土化。

  总体来说,投资毕竟是投资,所以在整个的框架来说还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当然,具体到A股特有的一些现象,包括监管制度、中国会计报表准则,中国投资者的结构与海外市场还是有些区别。我们会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适应、改变。

  个人比较优势对“质地比较好的公司”定义  不断微调模型

  新浪财经:从您管理的产品业绩数据上看,超额收益非常明显,要保持稳定持续的超额收益,这里边的核心原因是什么?秘诀在哪里?是否可以和大家透露一下?

  黎海威:我简述一下我们的投资流程。A股3000支股票,我们用一系列的标准筛除了一些市值很小、流动性比较差、交易起来比较困难的股票,剩下的投资池大概是1800到2000支股票,覆盖了主要的指数,包括了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MSCI等等指数。我们会尽量找到有普遍性规律的,在各行业板块,包括大中小盘、财务杠杆低或者财务杠杆高,价值或成长股里面,都普遍使用的规律来进行选股。这个过程中,由于大盘股、小盘股的机构化程度不一样,有些指标在大盘股表现会好一些,另外一些可能小盘股表现会好一些。在模型的各纬度上我们会有一些小的调整,但总的逻辑框架来说是不变的。

  也就是长期来说,还是相信质地比较好的公司,能给股东带来分红,带来成长的公司,能够跑赢那些质地比较差的公司,当然每个做量化投资的人,可能对“质地比较好的公司”,在定义上可能会有一些区别,这取决于个人的比较优势。

  市场信息等不断动态变化 持续研发对模型权重进行渐进的调整

  新浪财经:近几年保持了稳定了超额收益意味着您的模型前期跑得都不错。那您觉得您的量化模型在未来几年会有怎样的挑战?

  黎海威:市场是动态变化的。虽然我们前期差不多5年都有比较稳定、不错的收益。我们会努力,但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每年或者每个季度都可以跑赢市场。投资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其不确定性。而目前中国的主动量化投资规模还非常小,未来空间还非常大。在国外,量化主动投资在其发展到鼎盛时期时,主动这块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能占总体的25%到30%,中国现在也就是1%左右。短期,我们对策略容量并不是很担心。我们本身换手很低,平均持仓是4到6个月,目前的规模,包括在未来,即使这个规模再翻一倍甚至更多的时候,我对它的策略表现仍然有比较强的信心。

  新浪财经:您刚才也提到市场是动态变化的,您的模型会怎么适应这个动态变化,如果模型要发生变化,会基于几方面的因素来考虑调整模型?

  黎海威:市场在不断动态变化,包括信息也不断的变化,宏观经济的情况不断的变化,竞争态势、投资者结构都在动态变化。为了适应这样的动态变化,我们是在持续做研发的。我们可能会量化有1.0版本、2.0版本,就像大家买苹果手机也都会不断的升级,我们也会不断的研发,让模型每年都有一部分的升级。A股毕竟是新兴市场,比如我每年做几十个研究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其实比在美国市场或者是其它新兴市场要高一些。假设我每年有5个因子或者是5个项目可以开花结果、表现不错,一般情况下我会和现有的模型有一个对比,是现有模型更好?还是新的会对其有一定的弥补?如果有比较强的互补性,我会适当的进行一些调整,包括样本内、样本外的跟踪比较,然后逐渐的加入到模型当中,这是对模型不断的迭代、改进。即使没有研发,每年的行情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2017年价值股跑得比较好,2018年的价值股相对来说就没有2017年那么亮眼。这样的情况下,对模型会有一个动态调整。

  当然,我们是一个比较长线、基本面的投资方式,或者叫量化的基本面多因子的投资方式。我们会根据宏观局势的变化,对模型的权重有一个动态的调整,但是我们的调整还是基于未来6到12个月的判断,并不是非常短期1到2个月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调整也是比较渐进的、随着趋势进行的一个调整。这样会让我们的模型能够保持比较强的生命力,随着时局的变化能够进行一些调整。希望这样做可以让我们的业绩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今年两大因素致市场调整较剧烈  比较看好未来6到12个月的行情

  新浪财经:今年市场调整幅度比较大。去年整个量化的收益产品确实不错,今年不可避免,由于系统性风险的存在有所调整。请您分析一下这个市场的调整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

  黎海威:对量化投资来说,我们更多强调这是工具化的投资。把握市场趋势不确定性太高,所以我们做好分内的,选出相对比较好的公司。这个“相对好的公司”,能够长线来说比大势跑得好一些,也就是说在市场好的时候它可以涨得多一些,市场差的时候它可以少跌一些,这就是我们所谓超额收益的概念。

  市场来看,今年主要有这样的两件事:一是去杠杆,二是中美贸易冲突。这两件事,比市场普遍预期来得更猛烈一些。因为年初的时候我们没有预料到这些问题,所以风险偏好降得比较快。我们看到A股的调整,也比大家想的要剧烈一些。所以今年有阶段性的调整,包括消费类、食品饮料,整体表现不如去年。随着整个经济情况越来越明了,市场逐渐会进入震荡,甚至是阶段性反弹的状态。在反复模拟的过程中,现在的估值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当然,我们需要一系列的触发因素,才可以让整个市场企稳,能够重新回到上升通道上去。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对于超额收益,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当然,由于整个市场的波动幅度在加大,这个行情里面,虽然我们的超额收益非常有把握,但是对绝对收益的把握性可能没有去年那么稳。这种时候,需要大家更有一些耐心,通过定投或者其它的方式,让你的持仓成本逐渐降低。一旦市场企稳、起来的时候,能够收获相对比较好的收益阶段。

  新浪财经:下半年或者接下来的行情如何走?刚才说到了估值上确实很有吸引力。最近,这波杀跌很大程度在情绪上也有影响,有些恐慌。下半年哪些因素可以考虑布局?

  黎海威:我觉得现在的估值,应该比2016年年初熔断的时候更有吸引力。每年的经济、股票市场都是有成长性的,现在的估值和当年2000点差不多,或者更有吸引力一些。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那是2012年。当然,2013、2014年有一波牛市起来了。短线来看,我不知道市场是不是在完全的底部,但我觉得左侧的机会在出现,或者说是一个“磨底”的过程。最近大家看得到,是一个缩量下跌的过程。整体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来说相对比较平淡。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监管逐渐放开外资进来的门槛,包括QFII、RQFII相关的情况。所以边际来讲,每次大跌会发现陆港通北上资金进来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对外资来讲,对现在的估值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整体来讲,我们对未来6到12个月的行情还是比较看好的。当然,短线来讲,最近的波动还是在上来。

  个人简介:

  黎海威,经济学硕士,CFA。曾担任美国穆迪KMV公司研究员,美国贝莱德集团(原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主动股票部副总裁,香港海通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海通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总监。2012年加入景顺长城,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量化及指数投资总监。具有15年海内外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